Lady Amherst's Pheasant
English name:Lady Amherst's Pheasant
Scientific name:Chrysolophus amherstiae
【简介】
白腹锦鸡,学名为*Chrysolophus amherstiae*,属鸡形目雉科,系中国特有鸟类。工商业上常用名有铜鸡、笋鸡等,且其羽毛华丽,是中国诸多文化象征之一,在清代被选用为二品文官官服图案。
【外形特征】
雄性平均身长130至173厘米(尾长83至115厘米),重675至850克;雌性则为66至68厘米(尾长28至37厘米),重624至804克。雄鸟有着明艳的羽毛和极长的黑白条纹尾羽,颈部长有黑白交错的鳞状羽毛,并呈现橙红色与亮黄色色彩。雌鸟体型较小,羽毛呈棕色,带有黑色条纹,并且有蓝灰色脚部和眼周皮肤。
【鸣叫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会发出响亮的三音节鸣叫,标音为“cheek ker-chek”。
【生活习性】
白腹锦鸡栖息于海拔1800至4600米处的山地森林中,偏好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繁茂区域。该物种为杂食性,喜食农作物种子、各种植物和少量昆虫。冬季,群体会增至20至30只,通常白天活动,夜间栖息于树上。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6月,采取一雄多雌的繁殖方式,3月初雄鸟即开始发情展示。雌鸟会单独孵化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蛋,孵化期约为22-23天。
【外型辨识】
与红腹锦鸡相比,白腹锦鸡的雌鸟尾羽更圆、腿为蓝灰色且眼周色素为蓝灰色,而红腹锦鸡雌鸟腿则为黄棕色。另其中包括雄鸟在羽毛搭配上的显著不同。
【保护状况】
白腹锦鸡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但在中国西南主要分布区,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等影响,白腹锦鸡的保护仍然受到一定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四川、贵州西部,部分缅甸和西藏东南部。曾有少量繁殖记录出现在英国,但目前已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