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ican Emerald Cuckoo
English name:African Emerald Cuckoo
Scientific name:Chrysococcyx cupreus
【简介】
非洲绿翠角雉(学名:Chrysococcyx cupreus)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雄性黄腹金鹃拥有翠绿色羽毛,腹部为黄色;雌鸟则颜色较深暗,背部带有明显的条纹。
【外形特征】
雄性黄腹金鹃头部和胸部呈现绿色,眼周呈蓝色,虹膜棕色,喙部绿色,下颚偏灰,脚趾蓝灰色。雌鸟的上身绿色与褐色条纹相间,脸部是棕色并有细白条纹,下身为白色且带绿色条纹,胸部淡黄色,眼圈蓝绿色,虹膜深棕色,喙尖黑色。幼鸟则上半身既有绿色又有棕色条纹,头上有绿色和白色条纹,下身为白色和绿色条纹。
【生活习性】
黄腹金鹃偏好湿润森林环境,从海平面到较高海拔均有分布。它们通常在树冠层中隐匿,通过特有的叫声得以发现。这种鸟在西非低地和肯尼亚半干旱地区生活在高达2000米的森林岛屿中,并且甚至能在埃塞俄比亚达到3000米以上。
【鸣叫特征】
黄腹金鹃的鸣叫声类似于清晰的四音节声调,类似“hello, Ju-dy”,其中第二个音节较低,最后一个音节最高。
【繁殖习性】
作为一种寄生鸟类,黄腹金鹃的雌鸟会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每繁殖季节平均产卵19至25枚,繁殖期为9月至3月之间。雄鸟保持领地以便吸引潜在配偶,但它们不需要划定领地来养活幼鸟。
【外型辨识】
雄性黄腹金鹃凭借绿色及腹部黄色易于与小型其他绿色杜鹃品种区分开来;雌性则通过缺乏白色眉纹或喉部特征辨别。此外,其独特的鸣叫声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
【地理分布】
非洲绿翠角雉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包括冈比亚和塞内加尔、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及南非东部。它们还出现在几内亚湾的一些岛屿上。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非洲绿翠角雉列为低危(LC)。在19世纪末,黄腹金鹃曾在冈比亚和塞内加尔卡萨芒斯地区较为常见,但如今这些地方已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