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laub's Gull
English name:Hartlaub's Gull
Scientific name:Chroicocephalus hartlaubii
【简介】
哈氏鸥(学名:Chroicocephalus hartlaubii)属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以德国医师兼动物学家Gustav Hartlaub命名而得名。这种鸥类主要分布于南非洲西南部沿海地区,从纳米比亚中部到南非西开普省。
【外形特征】
哈氏鸥体长约37至39厘米,翼展89至92厘米,体重约235至340克。成鸟白色身体,背部和上翅为灰色,翼尖黑色并带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喙和腿呈深红色,眼睛为棕色。在繁殖季节中,头部呈现淡薰衣草灰色且边缘较暗,非繁殖季节则全白;幼鸟头部和身体为白色,翅膀和背部为棕色,尾巴为白色没有黑色末端带。
【鸣叫特征】
哈氏鸥的叫声嘈杂,发出一系列尖锐的刺耳叫声,如‘krreeh..krreeh..krreeh..’,还有更强调的下滑音‘krrraaah’和高音尖叫。
【生活习性】
该鸥类栖息于海岸、港口、湿地草坪、垃圾堆和屠宰场。它们常在低平岛屿及人造岛上繁殖,包括污水处理厂或盐田中的堤坝。有时也会在建筑物上筑巢。常大规模聚集于水淹的农田觅食,夜晚活动频繁,对人类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并已向内陆扩展至约50公里的距离。
【鸣叫特征】
哈氏鸥的叫声嘈杂,发出一系列尖锐的刺耳叫声,如‘krreeh..krreeh..krreeh..’,还有更强调的下滑音‘krrraaah’和高音尖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点而异,一般为2月至9月,或以4月至6月为繁殖高峰。北部地区繁殖开始时间为11月,南部则为1月。在斯瓦科普蒙德全年都进行繁殖。巢通常由10至1000对组成,间隔大约1至2米。巢址多在裸露或略微植被覆盖的地面上,或偶尔为灌木。每窝产生1至3枚蛋,孵化期约为25天,雏鸟大约经历了40天的培育后便可离巢。然而,繁殖成功通常较低。
【外型辨识】
与灰头鸥相比,哈氏鸥体型略小,喙更为细长且颜色更深,腿更偏深红色,头部更显苍白以及顶部缺乏显明的灰色罩,并且眼睛颜色更深。幼鸟与同年灰头鸥的区别在于缺乏黑色尾端带,翅膀上的暗色区域较少,腿更为红棕且头部为全白。
【物种区别】
无此内容
【保护状况】
哈氏鸥在IUCN名录中标记为无危(LC)。种群数量评估约为30000只左右,且自2001年以来呈持续增长趋势。繁殖成功率较低,该原因与天敌干扰及人为因素显著相关。
【地理分布】
哈氏鸥为留鸟(非迁徙性鸟类),其主要分布区域包括南非洲西南部的海岸带,从纳米比亚中部延伸至南非西开普省,包括开普敦周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