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headed Gull
English name:Brown-headed Gull
Scientific name:Chroicocephalus brunnicephalus
【简介】
棕头鸥(英文名:Brown-headed Gull,学名:Chroicocephalus brunnicephalus),属于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这种鸥类体型较大,成鸟体长41-45厘米,体重450-714克,翼展105-115厘米。
【外形特征】
成鸟繁殖季节头部呈浅棕色,并渐变至较浅的颜色。非繁殖期头部显露深色耳斑和暗色兜帽痕迹。此鸟有与较小的黑头鸥相似的羽毛状态,但通过淡色虹膜和所有状态下更广泛的翼部黑色区域,可以将其区分。棕头鸥的翼尖为坚固的黑色,这和红嘴鸥存在明显差异。虹膜颜色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并常伴随一个红色的眼环圈。
【生活习性】
棕头鸥栖息于高海拔湖泊、沼泽、草原湿地及环水岛屿。它们的食谱主要以鱼类和水生软体动物为主。棕头鸥的捕食能力不及鸬鹚和鱼鸥,但常跟随这些鸟类捕捉剩余的食物。棕头鸥春季迁徙至青海湖,并于秋季集群南飞越冬,它们主要与其它鸥类群居与沿海及河口地带。其群体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尤其在繁殖期。
【鸣叫特征】
资料中未提供关于棕头鸥的具体鸣叫声描述。
【繁殖习性】
棕头鸥在每年春季迁至青海湖开始繁殖。通常3月中下旬,它们会迁徙至繁殖地,4月中旬开始在鸟岛上营巢。繁殖期间棕头鸥会盗窃斑头雁的筑巢材料,在雁离开时还会盗食雁卵。5月中旬,棕头鸥进入繁殖期,每巢产卵3-4枚,孵化时间约为24-26天。待幼鸟飞翔羽翼齐备,通常会尾随着亲鸟离开鸟巢。
【外型辨识】
棕头鸥与红嘴鸥相比体型较大,虹膜颜色更浅,翅膀上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白色斑点。另一个区别在于,棕头鸥亚成鸟时,翼尖没有形成黑三角形,而红嘴鸥则有翼前缘白色条状及黑三角形翼尖。
【物种区别】
棕头鸥与红嘴鸥相比体型较大,虹膜颜色更浅,翅膀上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白色斑点。另一个区别在于,棕头鸥亚成鸟时,翼尖没有形成黑三角形,而红嘴鸥则有翼前缘白色条状及黑三角形翼尖。
【保护状况】
依据《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棕头鸥被列为中国重点保护的鸽形目鸟类。该种鸟类的分布范围较广,没有接近濒危物种临界值,种群数量呈稳定趋势,被评估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却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繁殖区覆盖了青藏高原内陆、塔吉克斯坦、中国西部(Xinjiang)、印度远西北部(Ladakh)和西藏。其迁徙路线较长,冬季会迁徙到印度次大陆内陆和沿海、中国西南部,以及亚洲西部东南部。棕头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湖、新疆、青海省、甘肃省及西藏等地,并部分冬候鸟在香港、广东越冬。同时,近海及山脚平原湖泊、河流也是棕头鸥的主要栖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