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Chordeiles > Sand-colored Nighthawk
Sand-colored Nighthawk

Sand-colored Nighthawk

English name:Sand-colored Nighthawk

Scientific name:Chordeiles rupestris

【简介】
沙色夜鹰(学名:Chordeiles rupestris)属于夜鹰目夜鹰科美洲夜鹰属,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以河流边缘的沙滩及裸露树枝为栖息地。成鸟体长约20.5至22厘米,羽毛呈淡灰褐色并有暗棕色条纹和斑点,腹部白色,翅膀下方同样为白色。

【外形特征】
沙色夜鹰拥有长而尖的翅膀和较长的尾巴,上体覆盖着淡灰褐色的羽毛,混有深棕色的条纹与斑点,下体主要为白色至灰白色,带有少部分棕色斑点,尤以胸部最为显著。翼下和腹部均为白色,翼上具有明显的白色横纹,而尾部两侧则多为白色。尾羽中央部分淡灰褐色,并带有窄的棕色条纹。雌雄沙色夜鹰外形相似,但雌鸟胸部颜色较暗且尾部端部呈棕色而非黑色。成年沙色夜鹰虹膜呈深棕色,喙为黑色至灰棕色,脚亦为棕色至灰棕色。

【生活习性】
沙色夜鹰为傍晚和夜间活动鸟类,白天则常常聚集在河岛或沙洲边缘休息。高水位期间,也会在附近河道的树木中栖息。黄昏时分,沙色夜鹰开始捕食,飞行方式与其同类不太相同,更接近燕鸥的快速而机械的飞行。食物以昆虫为主,主要捕食飞行过程中的昆虫。

【鸣叫特征】
沙色夜鹰鸣唱较少,但在地面时会发出咕噜声,夹杂着清喉音及响亮的grawh音。面对其他鸟类或巢穴被侵扰的情况下,沙色夜鹰会发出生一系列其他声音以示驱逐或警告。

【繁殖习性】
沙色夜鹰的繁殖季节集中在5月至8月于秘鲁东南部,6月至9月于巴西中部地区,其他地区的繁殖期未详细记录。通常聚群筑巢,有时甚至接近南美白额燕鸥、大嘴燕鸥和黑燕鸥的巢穴,巢穴多位于沙洲上,是在松散的地面稍加挖掘的浅坑。通常产卵2枚,外界活动较少。

【外型辨识】
沙色夜鹰与纳昆达夜鹰相比体型较小,其翼尖也较为狭窄,且翼上有明显的白色横带使得与黑色翼尖对比分明,而非前后展开的白色楔形。值得注意的是,沙色夜鹰是唯一会频繁在开阔沙洲上以群体形式栖息的夜鹰种类。

【物种区别】
沙色夜鹰与其他夜鹰的区别在于它会在开阔沙洲上以群体形式活动。

【保护状况】
沙色夜鹰的IUCN保护现状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沙色夜鹰广泛分布于亚马逊盆地内部及供应链区域,具体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拿巴拉、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沿河流、池塘、草地机场、及其他相似环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