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Chordeiles > Common Nighthawk
Common Nighthawk

Common Nighthawk

English name:Common Nighthawk

Scientific name:Chordeiles minor

【简介】
美洲夜鹰(英文名:Common Nighthawk,学名:Chordeiles minor),属夜鹰目夜鹰科,又名bullbat。这种中等体型的夜行性鸟类以独特的叫声著称,羽毛呈灰、棕、黑色,具有复杂且难以察觉的图案,便于隐蔽。

【外形特征】
美洲夜鹰体长22至25厘米,翼展51至61厘米,体重介于55至98克之间。头部扁平宽大,眼睛大且没有颊须。喙小,翅膀长而尖锐,尾部较长且宽阔,休息时稍超出尾巴。腹部和侧面有条纹,翅膀上有白色斑块,雄鸟尾巴有白色环带。羽毛颜色会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如东部个体较棕一些,北方平原的则更偏银灰色。

【鸣叫特征】
它们最常见的声音是一种鼻音“peent”声,特别在黄昏后30至45分钟达到最显著,而雄鸟在求偶时会发出类似蛙鸣的叫声,并伴随快速俯冲,制造出类似于机翼下切空气的轰鸣声。

【生活习性】
美洲夜鹰栖息于各种环境,包括森林、沙漠、草原、海滩和城市及草地。它主要选择森林边境或早期演替的生境筑巢。特别是在烧毁或森林清理后,这里几乎成了它的唯一栖息地。食物充足与否是影响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素。

【繁殖习性】
美洲夜鹰繁殖季节为3月中旬至10月初,每年通常只育一窝,偶有第二次繁殖行为。通常会在岩石、林地空地等暴露地面筑巢。雌鸟负责选择巢址和孵化,孵化期大约为18天。雏鸟虽初生时眼睛尚未完全张开,但能立即活动。幼鸟在18天后初次飞行,30天后可以熟练飞行。

【外型辨识】
美洲夜鹰需与小灰眉夜鹰和安岛夜鹰等进行区分,主要是通过翅膀上白色斑块的位置、尾部的白色横纹和叫声进行辨别。

【保护状况】
2016年,美洲夜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美洲夜鹰主要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繁殖,在非繁殖时节迁徙至南美洲,主要在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等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