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winged Leafbird
English name:Blue-winged Leafbird
Scientific name:Chloropsis moluccensis
【简介】
蓝翅叶鹎(学名:*Chloropsis moluccensis*)是雀形目叶鹎科叶鹎属的一种鸟类。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的云南等地。
【外形特征】
蓝翅叶鹎的雄性体长通常为16至18厘米,头部带有黄色或黄色与褐色的色调,面部和喉部呈黑色并形成面具状,具有明显的紫蓝色髭纹。背部、腰部及尾上覆羽为草绿色,翅膀与尾羽主要为钻蓝色。下体黄色环绕黑色面具边缘,在胸部有一块突出的橙黄色斑块,其余部分为亮绿色。雌鸟体色略为不同,雌鸟的颈部和上胸部呈现蓝绿色,翅膀和尾部的蓝色较淡,喉部呈现淡蓝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喉部更绿,翅膀上的蓝色减少,喙色较浅。
【生活习性】
该鸟类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及林缘疏密灌丛中。蓝翅叶鹎喜欢单独、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并以昆虫为主食,同时也会摄取植物果实、种子以及花等植物性食物。作为留鸟,它们全年都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生活,主要在树木冠层和灌木丛中觅食和栖息。
【鸣叫特征】
蓝翅叶鹎通过复杂的鸣叫声进行交流,其叫声由流畅的音节组成,比如`pli-pli-chu-chu` 或 `chi-chi-pli-i`。在马来半岛,它们可能会发出`kwip-kweep` 两音节的交流信号,此外还有`chi-chi-chi` 或 `chi’ii`等几种叫声。
【繁殖习性】
蓝翅叶鹎的繁殖期在4月至7月。它们通常在树上筑巢,巢呈杯状,由细软的枯草茎编织而成,外部还缠绕有蛛网。每窝通常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为13.5天,而雏鸟离巢的具体时间尚未明确。
【外型辨识】
蓝翅叶鹎与其他叶鹎种类的显著区别在于其雄鸟的蓝色翼部及尾部以及雌鸟的蓝色喉部。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蓝翅叶鹎列为无危(LC)物种。在中国,该物种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蓝翅叶鹎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云南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印度、尼泊尔、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区域。局部亚种分化明显,共有10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