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headed Greenfinch
English name:Black-headed Greenfinch
Scientific name:Chloris ambigua
【简介】
黑头金翅雀(学名:Chloris ambigua)是雀形目燕雀科金翅雀属的小型鸟类,广泛分布在中南半岛、缅甸、印度以及中国的西南部省份如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体长约12.5至14厘米。
【外形特征】
雄鸟头部为黑色,面部、耳羽和枕部也呈黑色,背部为橄榄绿色,腰部具有橄榄绿带黄色调,尾部为黑色,外侧带有亮黄色边缘。翅膀显眼的黄色斑块非常明显,腹部为深绿色或橄榄绿色,下尾覆羽带有黄色。雌鸟的体色较雄鸟暗淡,头部颜色浅一些。幼鸟的额头至颈背呈淡黄褐色,上体淡黄褐色,下体淡黄,腹部白色无斑纹。
【鸣叫特征】
黑头金翅雀的鸣声为拉长的“wheeeuu”声,间隔重复,含有金属调和高音颤音,并伴有尖锐的“screee”或“treeee-tertrah”声,常见叫声为短促、尖细的金属啾啾声,飞行时会有频繁的叫唤。
【生活习性】
这些小鸟栖息在海拔1200至3100米的针叶林、疏林草地和耕作区边缘。以种子为主食,偶尔也食用昆虫。繁殖季节外,它们常常结成数只或十只小群活动,而非繁殖季节则可能形成上百只的群体。繁殖季节从7月到10月。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黑头金翅雀通常会筑巢在松树的枝权上,巢由松针、细草茎、苔藓和兽毛、羽毛构成。每窝一般产3至4枚淡蓝绿色、带稀疏黑色斑点的卵。
【外型辨识】
与其他相关鸟类相比,黑头金翅雀通过其特有的头部颜色和翼上的明亮黄色斑块以及独特的鸣叫声来区别。重要的是要区分它与其他绿金翅雀属的鸟类,如体型较小的红额金翅雀和金翅雀,后者红色额区域与黑头金翅雀的黑色头顶有较大区别。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红色名录版本3.1,黑头金翅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黑头金翅雀分布在繁殖区从喜马拉雅山区至泰国北部,也出现在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非繁殖季节其分布区域扩展到大约1300米的低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