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PODIFORMES > Trochilidae > Chlorestes > White-chinned Sapphire
White-chinned Sapphire

White-chinned Sapphire

English name:White-chinned Sapphire

Scientific name:Chlorestes cyanus

【简介】
白颊红嘴蜂鸟,学术名称为White-chinned Sapphire(学名:Chlorestes cyanus),属于雨燕目、蜂鸟科、蓝颏青蜂鸟属。该物种是小型蜂鸟,以直而中等长度的红色喙与黑色尖端、亮绿色的颈背、铜色的臀部和深色的尾巴为特征。

【外形特征】
雄性蜂鸟在特定光照下会放出紫色到蓝色的头部光泽并伴有模糊的白色颊部。雌性则拥有绿色头部与喉部斑点、腹部颜色偏白。体型与外观方面,约8至9厘米长,重2.8至3.5克。雄鸟具有直且中等长度的红色下嘴,尖端暗色,显著的紫蓝色头部和模糊的白色颊部。雄鸟的背部呈金色绿色,臀部是铜色,下腹部和侧面是金绿色,尾部主要表现为钢蓝色并带有深青铜绿色的中间尾羽。雌性呈现绿色头部,斑点状的喉部、白色腹部、下腹以及尾下覆羽,尾部两端有灰色带状图案。幼鸟的颜色较深,具有蓝绿色的头部与喉部,腹部偏灰色,尾下覆羽为暗灰色。

【鸣叫特征】
雄性所发出的声音类似于Amazilia sapphirina,表现为孤立高枝上连续的'ca-seek'或'tweeh-chit'音符,频率大约每秒2至3次,频率相对较高且持续数分钟。

【生活习性】
白颊红嘴蜂鸟常见于南美洲的潮湿热带低地常绿森林、河岸林地、种植园以及人工改造如树林和公园。它们的觅食范围从地面到树冠,包括花蜜和各种昆虫,比如蜘蛛、甲虫和苍蝇,栖息高度一般介于200至1250米之间。

【繁殖习性】
繁殖几乎全年进行,根据不同区域时间有所变化。在巴西东南部为9月至11月,在亚马逊北部则为11月至2月,在南部则主要在12月至3月。巢是椭圆形的,巢材由植物纤维组成,并在外表混合网状结构与苔藓。每窝通常产2枚卵,卵尺寸为14至14.3毫米×8.5至9毫米,重0.42至0.43克,孵化周期大约14至15天。小鸟在20至26天后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紫蓝色头部、脸颊上的白色区域及喉部或腹部斑点可用于区别雄性与雌性,以及与其他蜂鸟种类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该物种列为无危(LC)。而按照CITES公约则是II级保护品种。白颊红嘴蜂鸟在潮湿的森林边缘广泛存在,但在干旱地区相对少见。该物种适应人类干扰的环境。

【地理分布】
白颊红嘴蜂鸟的栖息地广泛分布在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及福克兰群岛在内的多个南美洲国家和保护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