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ican Houbara
English name:African Houbara
Scientific name:Chlamydotis undulata
【简介】
非洲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 undulata)是鸨形目鸨科波斑鸨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以其优雅的长颈和尾部特征著称,上体羽毛为沙褐色,纹理呈深褐色斑点和横线条,并有4条蓝灰色条纹装饰在尾部。下体洁白无瑕,头部显灰白色,两侧装饰有一条竖立展示的黑色条纹。雌鸟体型略小于雄鸟,颈侧装饰性羽毛较少,其他特征与其相似。
【外形特征】
该物种雄性成体体长在65-75厘米,体重分布在1800-3200克;雌鸟体长约为55-65厘米,体重在1200-1700克之间。雄鸟头部羽毛呈淡黄色,两侧有可竖立的白色饰羽;眼睛淡黄色,腿色橄榄灰至稻草黄。雌鸟体型较小,颈侧同样有可竖立的白色装饰羽,但数量较少。幼鸟与雌鸟类似,头部和颈侧的装饰性羽毛较少,羽毛颜色偏黄,翼部的白色区域较为暗淡。
【生活习性】
非洲波斑鸨栖息于北非的干旱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偏爱低矮灌木丛生的平坦区域。食物包括果实、种子、嫩叶、昆虫(如正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等,偶尔会捕食小型动物,例如小蛇和蜥蜴。
【鸣叫特征】
除了繁殖季节期间雄鸟可能会发出低沉的、深沉且间隔约2秒的三到五个音符外,非洲波斑鸨无特定的鸣叫声音。
【繁殖习性】
非洲波斑鸨的繁殖季节从11月延续至次年6月,繁殖高峰期在3月至4月。它们在地面上建造浅坑作为巢穴,通常靠近遮蔽物。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为24-28天左右,幼鸟初生为金色和淡褐色绒羽,带有黑白斑点,离巢期约为35天。幼鸟在秋季会继续跟随母鸟生活,直至成长独立。
【外型辨识】
非洲波斑鸨与波斑鸨 (学名:Chlamydotis undulata macqueenii) 具有外观上的差异,头部和颈侧羽毛的颜色和展示形态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非洲波斑鸨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VU)。它们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区,包括毛里塔尼亚北部、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南部、利比亚和埃及的尼罗河西岸以及加那利群岛部分地区。非洲波斑鸨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利比亚的种群占全球整体数量的90%以上。
【地理分布】
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外,非洲波斑鸨还面临着来自狩猎(尤其是被阿拉伯猎鹰者广泛关注的),农业集约化,人类活动干扰,以及放牧引起的栖息地退化等多重威胁。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着这一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种群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