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aced Sheathbill
English name:Black-faced Sheathbill
Scientific name:Chionis minor
【简介】
黑脸鞘嘴鸥(学名:Chionis minor)是鸻形目鞘嘴鸥科鞘嘴鸥属的一种白色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南印度洋亚南极岛屿,包括南非的王子爱德华群岛、法国的克罗泽特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以及澳大利亚的赫德岛。
【外形特征】
黑脸鞘嘴鸥体长为38至41厘米,翼展在74至79厘米之间,体重则在450至760克之间。雄性平均比雌性大15%左右。它们拥有黑色的喙、肉垂和面部皮肤,并且眼环呈现粉红色,腿色可以在不同种群间及种群内部有所变异,从粉红色变化至紫黑色不等。
【生活习性】
黑脸鞘嘴鸥夏季期间通常出现在企鹅群中,主要与凤头黄眉企鹅和长眉企鹅为伴。冬季则转而靠近王企鹅群落。它们在海豹栖息地、潮间带岩石区域、沙滩、内陆沼泽、草地以及距离海岸1公里范围内的苔草丛觅食。
【鸣叫特征】
黑脸鞘嘴鸥通常被认为是较为安静的物种,除了偶尔发出短暂的嘎嘎声或嘶哑的叫声以外,基本没有明显的鸣叫声。
【繁殖习性】
黑脸鞘嘴鸥几乎全年无例外地出现在企鹅群中。繁殖季节从10月至11月开始占领先前的领地,产卵时间在12月至次年1月,孵化期大约为28天。幼鸟会在孵化之后最初的14天内持续得到照顾,随着成长逐渐减少人类的协助,直至55至65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克罗泽特及马里昂岛上幼鸟离巢通常在55至60天,但在凯尔盖朗岛则需65至70天的时间。东部的亚种(克尔盖伦群岛和赫德岛)与西部的亚种(包括王子爱德华、马里昂岛和克罗泽特群岛的种群)之间存在着体型、喙鞘大小以及腿色上的细微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分类,黑脸鞘嘴鸥被列为无危物种。然而,由于家猫和鼠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某些地区的种群数量出现了一些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