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Chelictinia > Scissor-tailed Kite
Scissor-tailed Kite

Scissor-tailed Kite

English name:Scissor-tailed Kite

Scientific name:Chelictinia riocourii

【简介】
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是鹰科的唯一成员,也被称为非洲燕尾鸢或Scissor-tailed Kite。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如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和灌木丛。

【外形特征】
剪尾鸢是一种体型略小的鸟类,通常体长33至38厘米,翼展68至76厘米,体型精瘦,羽毛颜色从灰色到白色,翼下有黑纹,尾羽深叉。这种鸟类在飞行时如同燕子般轻盈优雅。

【生活习性】
剪尾鸢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高密度的蝗虫、白蚁和蚂蚁等,也食用少量蜘蛛、小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每年6月至8月是其主要繁殖季节,在西非地区则在12月至次年2月间繁殖。它们通常在金合欢树等灌木或树上筑巢。

【鸣叫特征】
文本中未提及剪尾鸢的鸣叫声,因此不输出该部分信息。

【繁殖习性】
每年6月至8月是其主要繁殖季节,在西非地区则在12月至次年2月间繁殖。它们一般在金合欢树等灌木或树上筑巢,巢用树枝搭成,直径约30至40厘米,放置在离地面约2至8米的树枝上,有时会形成小数目集群,巢群规模可高达百只之多。

【外型辨识】
剪尾鸢具有明显的群体习性,即使在休息时也会集结成为较大的集群。每年它们会随雨季来临自西非南部迁徙至较北的旱季繁殖地区。

【物种区别】
文本中未提及剪尾鸢与其它种类的具体区别,因此不输出该部分信息。

【保护状况】
由于农药使用和环境变化导致其主要猎物数量下降,剪尾鸢种群现状面临着易危威胁。全球数量估计在3至6万只成熟个体之间,此种鸟类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级别。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如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和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