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billed Plover
English name:Long-billed Plover
Scientific name:Charadrius placidus
【简介】
长嘴剑鸻(Charadrius placidus),是一种鸻科鸟类。这种中等体型的水鸟,在东亚和南亚均有分布,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及印度东北部。
【外形特征】
长嘴剑鸻具有灰褐色的背部和白色的下体。头部前额为白色,带有黑色颈环,领部和眉纹为白色,且没有金眶鸻所特有的黄色眼圈。两性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雄鸟的黑色前额带和胸带通常比雌鸟的宽大。在非繁殖季节,成鸟头部和胸部的图案会变得更暗淡,并带有棕色眉纹。幼鸟在色彩上类似非繁殖期成鸟,但缺失黑色的前额和胸带,胸带区域也可能几乎全无黑色。
【生活习性】
长嘴剑鸻栖息于河流、湖泊边缘的砾石、碎石或岩石区域。它们经常出现在水稻田、沼泽地带、河流、湖泊、海岸、河口、水塘、水库岸边及沙滩上活动,同时也单独或小群体地沿水边觅食。饮食方面,它们以昆虫、幼虫、蚯蚓、螺、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嫩芽、种子为主。
【鸣叫特征】
长嘴剑鸻的叫声清脆且金属般,通常由金属般的“peeeuw”滑音组成,持续约0.25秒;繁殖季期间,他们会在飞行展示中发出一系列哨音,频率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弱。
【繁殖习性】
长嘴剑鸻在3月中旬开始进入繁殖期,7月结束。它们在砂石地面或河漫滩筑巢,巢穴为地面凹坑,没有额外衬垫。每窝产卵数目为3到4枚,卵呈灰色并带有细小的深色斑点,孵化期为27到29天,由双亲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长嘴剑鸻以其特色长喙和尾巴而闻名,体长为18-21厘米,体重约为41-70克。两性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雄鸟的黑色前额带和胸带通常比雌鸟的宽大。
【保护状况】
长嘴剑鸻在全球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受栖息地丧失威胁,尤其是在日本,过去的20年间,其栖息地减少了17%。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长嘴剑鸻被列为无危(LC)级别。在中国,长嘴剑鸻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时,长嘴剑鸻主要在海河流域至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北部至中部、中国东北部和中东部以及印度东北部等地区活动。非繁殖季节时,这些鸟类会迁徙至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台湾、泰国北部和越南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