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ronted Dotterel
English name:Black-fronted Dotterel
Scientific name:Charadrius melanops
【简介】
黑额鸻是鸻形目鸻科中的小型鸟类,体长在16至18厘米之间,体重约为27至42克,翼展达到33至35厘米。它们以其独特的黑色面部条纹和V形胸带而闻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
【外形特征】
黑额鸻拥有黑色的眼纹和前额,以及白色眉纹,在颈部形成汇合。喙部为红色,尖端黑色,肩部有紫色斑块。胸带呈黑色,腿为粉红色或浅橙色。幼鸟头部呈奶油色,眼纹暗褐色,眉纹淡色,背部有淡褐色和棕色边缘。
【生活习性】
黑额鸻栖息于淡水湿地边缘,包括湖泊、池塘、水源旁的泥地、坚实地面或砾石地带以及人造地点,如水库、农场水坝和路边沟渠。在新西兰,它们更倾向于浅溪流的碎石河床,洪水期会移至附近的农田或路边沟渠。
【鸣叫特征】
最常发出的是一种短促的“pit”声。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发出类似芦苇的叫声,如“drre-drre-rreeuw”或“rreeuw”,或者连续的“drr-drr-drr”声。夜间也会有发声。
【繁殖习性】
黑额鸻一夫一妻制,巢多半位于开阔的石头地带,如沙、砾石上。每个巢中有两到三枚蛋,孵化期约为22至26天。雏鸟在孵化后由父母照顾。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是9月至翌年2月,在新西兰是8月至翌年3月。
【外型辨识】
黑额鸻以其独特的黑色面部条纹和V形胸带而闻名。成鸟的喙部为红色,尖端黑色,肩部有紫色斑块;幼鸟头部呈奶油色,眼纹暗褐色,眉纹淡色,背部有淡褐色和棕色边缘。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因人工湿地的增加,它们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全球数量相对稳定。在澳大利亚,总数量至少有15,500只,而在新西兰,自1950年代末期以来,数量约为1700只。
【地理分布】
黑额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它们喜欢栖息于淡水湿地的裸露或稀疏植被边缘,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洪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