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k's Swift
English name:Sick's Swift
Scientific name:Chaetura meridionalis
【简介】
西氏雨燕(英文名:Sick's Swift,学名:Chaetura meridionalis),属于雨燕目雨燕科中的硬尾雨燕属。这种中等体型的雨燕具有灰褐色的头部和橄榄光泽,在黑色眼斑的衬托下,显得尤为显著。
【外形特征】
西氏雨燕体长约11.5至13.5厘米,平均体重约21.5克。它的尾巴为短而方的形状,位于短尾雨燕和长尾雨燕之间。成鸟的前额、头顶及耳羽呈现出灰褐色并带有一些橄榄光泽,眼周为黑色。喉部颜色从淡灰褐色至近乎白色变化,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有所改变。背部颜色较淡,渐进而过渡到尾上覆羽,尾巴为灰色至棕色,并且较飞羽稍淡,尾下覆羽颜色更浅。上翼呈现均匀的黑棕色,最外侧的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和覆羽逐渐过渡到较小的羽毛则逐渐变淡;下翼的颜色差异明显,飞羽的颜色相对更淡,覆羽则较暗。虹膜呈灰褐色,喙、腿和脚均为黑色。
【鸣叫特征】
西氏雨燕的叫声被描述为低沉的‘chu-chu-chu-chu’声,有时为一阵咔哒声(在巴拉圭),或是快速的‘see tsdee ts tsee tsee tsee’(在巴西),也有‘tli-ti-tit’(歌声)和‘tip tip tip’(叫声),均来自巴西。其声音结构与烟囱雨燕相似,但清晰度更高,少有毛糙感。
【生活习性】
这种雨燕栖息于多样化的生境中,包括从森林到城市地区。它们是高度迁徙的鸟种,繁殖季节会选择在树洞或建筑物屋檐下筑巢,并在白天的中段时段,在森林上方的开阔地带觅食飞行昆虫。经常出现在道路附近的开阔地带。
【繁殖习性】
西氏雨燕的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10月至11月在马托格罗索州,8月底至1月在巴西的南部,9月至3月在巴西东南部,11月末在圣保罗产卵。单个筑巢,主要在烟囱或建筑物的屋檐下,但有时也在空心树,如Mauritia棕榈树中或是废弃井中筑巢。巢由叶柄和棕榈纤维用唾液粘合而成,半杯状地固定在垂直壁上,直到巢掉落之后在相同位置重建,巢的尺寸大约为宽85毫米,深37毫米,前后为43毫米。通常产卵3至4枚(偶尔5枚),为白色,尺寸在17.5至20毫米×13至14毫米之间。孵化期未知,但幼鸟大约在35天后离巢。父母双方共同喂养幼鸟,最初每天喂食次数高达61次,根据幼鸟的成长逐渐减少。可能存在仅繁殖一次的情况,但至少在部分分布范围内有例外。
【外型辨识】
西氏雨燕与灰尾雨燕相比,尾部更短且颜色接近灰棕色,而灰尾雨燕的尾部更长且颜色更暗。西氏雨燕的叫声也相对独特,更清晰,少有毛糙感。
【物种区别】
西氏雨燕曾经被认为是灰尾雨燕的一个亚种,但在1997年的一项研究中,它被证实与烟囱雨燕更为接近,因此被认定为独立的物种。这一提升,使得其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更加明确。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结果,西氏雨燕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西氏雨燕的繁殖区位于南美洲中部,包括巴西南部、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而它的非繁殖区则包括南美北部和巴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