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backed Dwarf Kingfisher
English name:Rufous-backed Dwarf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Ceyx rufidorsa
【简介】
棕背三趾翠鸟(Ceyx rufidorsa)是佛法僧目翠鸟科三趾翠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低地森林区域,常见于溪流和小池塘附近的茂密植被。该物种以鲜艳的粉红、橙色、黄色和蓝紫色羽毛著称,背部明亮多彩,与其他三趾翠鸟种类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微小,总长12.5至14.5厘米,翼展55至64.5毫米。其头部带有鲜艳的紫罗兰色,颈部两侧有明显的白色斑块。上体主要呈现蓝黑色至亮紫色,下体则为鲜艳的铬黄色。嘴部为珊瑚红色,尖端为黄色,随年龄增长会变为深红色。虹膜为深棕色,裸露的面部皮肤灰色。俗羽色中呈现出珊瑚红色的特点。雄鸟略大于雌鸟。
【生活习性】
棕背三趾翠鸟常见于茂密植被的阴暗区域,如红树林、河流边缘、茂密的森林中以及浅池塘周围,同时也能在远离水源的地方发现它们的踪影。尤其多见于海拔1300米以下、且位于砂拉越低于300米的地带里。在泰国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的低地森林中有记录。
【鸣叫特征】
棕背三趾翠鸟发出尖锐的双音节哨声,警戒音调较高。
【繁殖习性】
棕背三趾翠鸟会营巢在土穴或朽木中,通常在雨季后繁殖,具体时间受地区影响而有所不同。每个巢中通常产卵2至4枚,孵化期21天,喂食由父母共同完成。小雏鸟孵化期时基本上是裸体的,之后会逐渐长出羽毛。
【外型辨识】
棕背三趾翠鸟与许多其他三趾翠鸟种类有显著区别,尤其背部更为红褐色而缺乏蓝色色带, 黄色下体亦是独特之处。相对于菲律宾三趾翠鸟,分布区域不重叠,并且后者具有较暗的下体。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的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棕背三趾翠鸟被列为无危种(LC)。
【地理分布】
棕背三趾翠鸟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西部和西南部,还有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等地。在新加坡已绝迹,但在印度尼西亚,它在龙目岛的最近有少量记录。
【特性描述】
棕背三趾翠鸟是一种肉食性翠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广泛觅食昆虫,包括蝗虫、苍蝇、蜘蛛及其他小螃蟹、水甲虫,小鱼和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