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Ceyx > Philippine Dwarf Kingfisher
Philippine Dwarf Kingfisher

Philippine Dwarf Kingfisher

English name:Philippine Dwarf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Ceyx melanurus

【地理分布】
菲律宾三趾翠鸟广泛分布于菲律宾诸岛,如吕宋岛、波利略群岛、卡坦端内斯、巴西兰、萨马岛、雷伊泰岛及棉兰老岛。

【外形特征】
身长约为12厘米,体重大约16.4克。全身覆盖着橙红色羽毛,头部、前额、颈部、胸部和背部都是橙红色,颈后两侧各有一道白色长斑。翅膀呈现灰褐色,羽缘为深蓝色,下体腰部和腹部为白色,尾羽橙红色,颏喉为白色,耳羽紫红色并具有光泽。虹膜为棕色,嘴和脚均为鲜红色。

【鸣叫特征】
这种翠鸟的叫声为高音的“zeeep”声,不易被听到。

【生活习性】
菲律宾三趾翠鸟主要栖息于热带潮湿低地森林,特别是低地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它能适应海拔高度达750米的地区,并偏好雨水充沛的环境,常见于河流附近。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蜘蛛、蜗牛等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水生动物,但不捕鱼。它们偶尔还会捕食小型蛙类。

【繁殖习性】
该物种营巢于土崖壁或河堤挖掘隧道式的洞穴筑巢,巢穴内不铺设任何衬垫物。也有在树干上钻洞筑巢的记录。雌鸟直接将卵产在巢穴地面上。

【外型辨识】
这种翠鸟与双色三趾翠鸟和C. erithaca motleyi相似,但从正面或下方观察时,其缺乏明亮的蓝色头部和背部。菲律宾三趾翠鸟的下体颜色更为暗淡,不同于银翠鸟的浅蓝和白色相间的下体以及上体的深蓝色,上体也不同于C. lepida的深蓝色。

【物种区别】
这种翠鸟与双色三趾翠鸟和C. erithaca motleyi相似,但从正面或下方观察时,其缺乏明亮的蓝色头部和背部。菲律宾三趾翠鸟的下体颜色更为暗淡,不同于银翠鸟的浅蓝和白色相间的下体以及上体的深蓝色,上体也不同于C. lepida的深蓝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列为易危(VU),主要面临热带森林的破坏威胁,包括农业开垦、伐木及采矿。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菲律宾三趾翠鸟的保护计划,栖息地保护依赖分布区内的保护区如北马德雷山脉自然公园、吕宋岛的奎松国家公园、北锡亚里山脉国家公园、巴丹国家公园、比科尔国家公园及棉兰老岛的希尔龙-希尔龙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