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erthiidae > Certhia > Sichuan Treecreeper
Sichuan Treecreeper

Sichuan Treecreeper

English name:Sichuan Treecreeper

Scientific name:Certhia tianquanensis

【简介】
四川旋木雀(Sichuan Treecreeper,学名:Certhia tianquanensis)隶属于雀形目旋木雀科旋木雀属,是一种栖息于中国中南部的鸟类。这种珍贵的旋木雀科鸟类最初由李桂垣教授在1995年基于四川省收藏的14个标本首次科学描述,起初被认为是旋木雀的亚种,但后来经过更深入的研究被确认为独立物种,与锈红腹旋木雀有相似之处。

【外形特征】
体型较大,尾羽较长。最显著的特征包括短小的喙、白色的喉部和带有暗色调的下腹部。其羽毛颜色较为暗淡,上体呈棕色,下体则带有淡色并带有棕色晕染。雌鸟和雄鸟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异。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500至2830米的高山冷杉林中。冬季时,它们可能会局部迁移到较低的海拔(至少降至1600米)。主要食物为昆虫,通过迅速攀爬树干和树枝找到食物。

【鸣叫特征】
四川旋木雀的鸣唱是一种快速下降的高音旋律,发出一连串悠长的金属音符。叫声则较为高亢且略显急促,类似于加速版的鸣唱。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5月至6月。在枯死的冷杉树干裂缝中筑巢,通常位于离地面1.7至13米的高度。巢呈碗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内铺少量毛发和羽毛,偶尔伴有干竹叶,每窝通常产卵4枚。卵为白底带有红斑,大小约为13毫米×16.9毫米。孵化和育雏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负责提供食物。

【外型辨识】
与霍奇森旋木雀相比,四川旋木雀脸部和腹部的颜色更深,其鸣叫也较明显不同——是一种快速下降的高音。

【物种区别】
与霍奇森旋木雀相比,四川旋木雀脸部和腹部的颜色更深,其鸣叫也较明显不同——是一种快速下降的高音。

【保护状况】
目前被IUCN评估为无危级别(LC)。《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其列为Ⅱ级保护物种(2021年2月5日)。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北部和中部以及陕西省西南部的秦岭山脉。具体的栖息地点包括九寨沟国家公园、卧龙生物圈保护区(Wuyipeng)、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都江堰附近、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洪雅县瓦屋山等。

【发现历史】
最初由李桂垣教授在1991年至1992年间采集的标本中描述并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鉴定确认为独立物种。随后,孙悦华、Jochen Martens等人在2000年及以后的实地考察中通过录音回放和捕捉辨认法进一步验证了该物种的存在,并确定了其在中国西南部的分布范围。

【未来保护】
尽管四川旋木雀目前被列为无危,但过度的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对其未来生存构成了威胁。相关的保护措施需得到广泛关注以避免其遭受未来的破坏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