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o Branco Antbird
English name:Rio Branco Antbird
Scientific name:Cercomacra carbonaria
【简介】
巴西蚁鸟(Cercomacra carbonaria)的学名是Cercomacra carbonaria,属雀形目蚁鸟科灰蚁鸟属。
【外形特征】
雄鸟通体黑色,翼羽边缘白色,肩羽尖端白色,翅膀覆羽边缘白色,飞羽内缘白色,尾巴渐变,尖端为白色。雌鸟上体为褐色,下体淡色,具黑色尾巴和白色喉部,带有黑色斑纹。体长14至15.5厘米,体重约14.5克。雌鸟的冠部、头部至背部呈棕色,肩羽白色,翅膀和尾巴深灰色,翼羽边缘绿色,覆羽黑灰色,尾羽具宽白尖。喉咙和上胸白色,带有暗灰色斑点,下胸和腹部灰色条纹间夹杂奶油白色,两侧和臀部偏淡灰。
【生活习性】
巴西蚁鸟全年驻留于其特定栖息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螽斯科和蜘蛛。它们喜欢在低至1米至高至10米范围内觅食,偏好密集的河岸灌木丛、再生开阔地带和靠近树干的藤蔓。觅食时能够沿着树叶和藤蔓追踪猎物,频繁改变方向并跳跃式前进,常配以尾巴上下摆动和翅膀的不停扇动。
【鸣叫特征】
雄鸟的双音节歌声由短促的嗡嗡声和较长的清脆音组成,重复4至10次,通常4至7次最常见。同步二重奏时,雌鸟在雄鸟歌声中插入短促的嗡嗡声,使二者交替鸣唱持续3至5秒。此外,还包括快速发出的二重或三重突然音符,和带有树干风声的模糊呜咽声。
【繁殖习性】
繁殖相关的信息较为稀缺,但8月在罗赖马州圣何塞岛上发现有巢穴。雌鸟负责建造巢穴,通常位于次生生长区中,离河岸50米,离地面高1.5米的灌木上,未遗留卵期会减少卵巢活动。
【外型辨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将其列为“近危(NT),2012年升级为“极危”。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栖息地破坏,严重影响了这种鸟类的生存状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已发出紧急警告,强调保护这些濒危鸟类栖息地的紧迫性。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分类等级为CR(极危)。这些鸟的栖息地极其有限,只出现在中里奥布兰科河及其支流附近的画廊森林和河流岛屿中。有资料表明,主要威胁包括森林砍伐以种植大豆、水稻和大火。预计未来20年内,由于亚马逊盆地的森林砍伐加速,该物种可能失去所有适生地。
【地理分布】
巴西蚁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沿河热带森林中。它们的生活区域集中在巴西北部沿中里奥布兰科河及其主要支流、罗赖马州维鲁阿国家公园,以及圭亚那西南部的伊雷恩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