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Guillemot
English name:Black Guillemot
Scientific name:Cepphus grylle
【简介】
白翅斑海鸽(学名:Cepphus grylle),是鸻形目海雀科海鸽属的一种中型海鸟,广泛分布于北冰洋周边的北极地区和北大西洋沿岸。其夏季时黑色羽毛搭配显著的白色翼斑、鲜艳的红色腿足成为独特标志。
【外形特征】
成年白翅斑海鸽体长约30厘米至32厘米,翼展范围约为52厘米至58厘米,体重约为320克至485克。繁殖季时全身呈黑色,配以具有显著白色斑块的翼羽;非繁殖期则上体转为灰白相间,头颈下方和前胸均为白色,翼尖保留黑色,具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喙部呈黑色,非繁殖期个体头部、颈部和两侧带有灰色或棕色斑纹,翼上白色斑块有暗色羽尖。
【生活习性】
白翅斑海鸽喜好靠近岸边的水域而非开阔大海,常在潮间带、海冰边缘等处潜水觅食,捕食近海底的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能在捕食时集结为小群体。其活动范围极为广阔,甚至可能游荡至亚热带地区。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内白翅斑海鸽发出如同高压口哨般持久的叫声,有力表征着领地或者与其他同类的交流。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晚冬到早春展开,在远离涨潮线的岩石缝隙中筑巢,或直接使用地面作为巢穴。繁殖时每对通常会产两枚蛋,孵化期一般介于28天至32天之间,期间由一对双亲共同孵化。初生幼鸟被黑色绒羽覆盖,由双亲轮流照顾直至约30至40天后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发育中的雏鸟和前往越冬海域的非繁殖期成鸟具有辨识度极高的特征,例如灰色或棕色斑纹点缀它们的头部与颈部两侧、以及翼上白色斑块的暗色边缘。在与海鸽的区别中,这一族通常具备更为灰白的下翼覆羽与翼上斑块上的宽黑色条纹。
【保护状况】
尽管如此,白翅斑海鸽总体面临威胁较小,被IUCN定为无危(Least Concern)级别。
【地理分布】
白翅斑海鸽栖息于岩石海岸、悬崖以及岛屿等岸区的狭长水域。繁殖范围涉及北极至北温带的北极海域和大西洋沿岸,包括北美东部海岸至缅因州,横跨北极圈抵达亚洲,并且散落于阿拉斯加北部和育空地区。冬季,部分种群向南迁移至无冰海域,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