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entropus > Pheasant Coucal
Pheasant Coucal

Pheasant Coucal

English name:Pheasant Coucal

Scientific name:Centropus phasianinus

【简介】
雉鸦鹃(学名:Centropus phasianinus),也被称为Pheasant Coucal,隶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该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东帝汶以及新几内亚的低地森林和红树林地区,并能在甘蔗田中很好地适应。

【外形特征】
雉鸦鹃的体长在50至70厘米之间,成鸟具有黑色的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翅膀带有栗色的宽带,尾部长而有黑、棕、乳白色条纹。进入繁殖季节后,头部和下体的黑色转变为带有白色条纹的栗色。

【生活习性】
雉鸦鹃偏好低矮的灌木丛以及高草中生活,常出现在甘蔗种植园或杂草繁茂的地方。它们以小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的卵和幼体、小型哺乳动物及大型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夏季季节里,雉鸦鹃会发出一种独特的“boop boop boop”、低沉且音调递减的鸣叫声;相反,冬季期间则会发出尖锐的嘶嘶声作为呼应。

【繁殖习性】
雉鸦鹃筑巢时,巢通常为一个粗糙的碗形状,由草和叶子构成,建在高草或灌木丛中。雄鸟负责大部分的筑巢、孵化和喂养雏鸟的工作。该物种每窝产下2到6枚椭圆形且呈白色的卵,大小约为38 x 29毫米,整个孵化期大约持续15天,而雏鸟孵化后会在巢中呆上13天。

【外型辨识】
雉鸦鹃与它的鸦鹃属亲戚相比,显示出更大的体型和更深的颜色,尾部最为显著地带有明显的黑色条纹。该物种的亚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南部地区指名亚种和北部的melanurus亚种,在体型和尾羽颜色上便表现出明显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雉鸦鹃目前被列为“LC”(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雉鸦鹃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地区、东帝汶以及包括新几内亚东南部在内的澳大利亚北部和其他区域。它们还广泛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如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此外,在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也有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