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ry-billed Coucal
English name:Ivory-billed Coucal
Scientific name:Centropus menbeki
【简介】
大鸦鹃,学名为 *Centropus menbeki* ,是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栖息于低地森林地带。在中国,大鸦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面临严重的捕猎威胁。
【外形特征】
成年的大鸦鹃体长约60-67厘米,体重依性别差异有所不同。该物种全身羽毛呈现光泽的黑色,尾羽宽而长呈凸状。其上背、翼及翼覆羽为鲜艳的栗褐色,嘴部白色基部为黑色,脚呈黑色,虹膜呈红色。亚成鸟则羽毛颜色较暗淡,尾羽基部带有锈红条纹,虹膜呈浅蓝绿色。
【鸣叫特征】
大鸦鹃的鸣声独特且富有节奏感,起始为缓慢节奏的 "boop" 鸣叫,随后加快且音调降低,最终再逐步升高至一连串音调相同的 "boop" 笛声,并最终变为短暂的 "plunk" 声。
【生活习性】
大鸦鹃偏好栖息在低地森林的边缘地带、次生灌木丛及多芦苇的河岸区域,偶尔也能在红树林中被观察到。这种鸟类更倾向于在植被较密集的区域活动,相比小鸦鹃更为隐蔽。
【繁殖习性】
大鸦鹃的繁殖期一般在四月份,其巢穴由大量的树叶构成,并通常被安置在高大树木上,例如在湿季期间常见的斑叶棕榈(*Pandanus* 树)。孵化卵呈现白色,尺寸为 37x30 毫米,幼鸟的孵化时间在每年的1月和10月。
【外型辨识】
与小鸦鹃相比,大鸦鹃体型更宽大,翅膀颜色更深且没有斑点,翼下覆羽为黑色,嘴部更大更粗,虹膜为鲜红色,而小鸦鹃的虹膜偏褐色。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鸦鹃列为“无危”(LC)物种,但在我国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错误地认为该物种具有药用价值,大鸦鹃遭受了严重的捕猎压力,其种群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大鸦鹃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具体可位于海平面至800米之间的森林地带。此外,在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亦可发现该种鸟类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