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er Coucal
English name:Lesser Coucal
Scientific name:Centropus bengalensis
【简介】
小鸦鹃(学名:Centropus bengalensis),又名番鹃、印度小鸦鹃,是中国的一种中型鸟类。该物种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是唯一一种在中国南方至东南亚广泛分布的本地鸟种。
【外形特征】
小鸦鹃的体型通常为30至40厘米。成鸟通体深色,具明显的红色和棕色羽色特征。翅膀呈现淡栗色,尾羽呈现光泽的黑色,末端略微白色。虹膜颜色因季节变化,从深红色到棕色不等。幼鸟在非繁殖期的上体通常为暗棕色,下体淡棕色,翅膀呈淡栗色,尾部则带有棕色和黑色横斑。
【生活习性】
小鸦鹃主要栖息于沼泽、灌木丛及开阔草地。它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偏好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区域,同时也适应于湿地、果园及次生林。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蜘蛛、蜥蜴为主食,同时也摄取果实和种子。
【鸣叫特征】
小鸦鹃的鸣叫独特,通常包括一系列急促音节,如反复的“whoot, whoot”或“kurook, kurook”,随后音调逐渐加快且音高下降。这种鸣叫类似弹跳的皮球声音,用于沟通和领地宣言。
【繁殖习性】
小鸦鹃在雨季(5月至9月)进行繁殖。筑巢时间集中在5月至9月,每隔7天至10天产出一窝2至4枚卵。巢呈圆顶形,入口在侧面,通常位于近地面的浓密植被中。每窝通常包含2至4枚纯白或带斑驳污渍的卵,由双亲共同孵化及抚育。
【外型辨识】
与相似的其他鸦鹃类相比,如褐翅鸦鹃,小鸦鹃体型较小,翅膀和肩部颜色较暗。褐翅鸦鹃通常羽毛更光泽,翼下覆羽颜色则有别。
【保护状况】
小鸦鹃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无危物种。中国已将小鸦鹃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小鸦鹃的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南部、东南亚以及印度至东南亚的多个地区。在中国,小鸦鹃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份,如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等。近年来,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该物种及雄安新区白洋淀区域的发现,表明其分布范围可能比先前认为的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