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entropus > White-necked Coucal
White-necked Coucal

White-necked Coucal

English name:White-necked Coucal

Scientific name:Centropus ateralbus

【简介】
白颈鸦鹃是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的一种鸟类,有着独特的黑白相间羽毛。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各类生态环境中,尤其在低地森林和灌木丛中最为常见。

【外形特征】
白颈鸦鹃的体长在42至48厘米之间,体重约为330克(雄鸟)至342克(未成熟的雌鸟)。它们的最大显著特征是黑色羽毛和面部,部分飞羽带紫蓝色光泽,颈部、胸部和翼上的斑块呈现白色、褐色或珍珠灰色。成鸟的多样性变异包括全白色的头部和披风(额头和眼周黑色)、或全身黑色而带有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孵化后的幼鸟通常呈现深棕色,翅膀和尾部带有紫蓝色光泽,从前到后整个躯干上通常有淡褐色或红褐色的条纹。虹膜为暗红色,喙为黑色,腿则为蓝灰色到黑色。

【生活习性】
白颈鸦鹃主要栖息在森林、森林边缘、次生林、海岸的植被区域、椰子、油棕和乌拉塔瓦种植园、花园或灌木底层。它们擅长捕食昆虫(例如竹节虫和长角甲虫)、蜥蜴以及其他小型动物,沿树枝行走或跳跃时显得动作笨拙,通常成对活动,偶尔会形成不超过四个的小团体。

【鸣叫特征】
白颈鸦鹃的叫声包括加速的呼呼声,听上去类似于吹过玻璃口的声音,白天和夜晚都持续鸣叫。报警音呈短促的"chit"或"chunk",情侣中的两只以类似两个空心金属鼓发出上升调、逐渐加快节奏的"soo-hoo"声,持续时间不超过17秒。

【繁殖习性】
具体的繁殖季节目前未知,但一些研究记录揭示幼鸟在11月至2月间出现,同时在不同阶段的巢中有幼鸟记录分别为2月、5月和7月或8月。它们会使用干燥的茎、草叶建造巢穴,形成一个空腔或小室,内部则铺上绿色植被,且有的巢两侧有两个入口。每窝产卵数为2至3枚,卵为白色,尺寸大约是41×33毫米。

【外型辨识】
白颈鸦鹃和紫鸦鹃相比,体型较小并且在羽毛上带有显著的白色痕迹。成鸟展示多种颜色变化,包括全白色头部和披风,仅有额头和眼周为黑色,或是全身黑色但翅膀带有白色斑点。

【物种区别】
白颈鸦鹃与紫鸦鹃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较小且在羽毛上有明显的白色标记。成鸟的颜色变异较为丰富,如全白色的头部和披风(额头和眼周为黑色),或全身黑色但翅膀上带有白色斑点。

【保护状况】
白颈鸦鹃目前评定为IUCN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白颈鸦鹃的分布区域覆盖澳新界的新爱尔兰(包含Dyaul、Umboi)、新不列颠岛及Lolobau,在新不列颠岛的低地和山脚区域较常见,但在高地较少出现。除了所处地区的本土外,它们也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如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菲律宾到巴布亚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