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empfer's Woodpecker
English name:Kaempfer's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Celeus obrieni
【简介】
肯氏啄木鸟(英文名:Kaempfer's Woodpecker,学名:Celeus obrieni),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冠啄木鸟属的鸟类,又常被称为皮奥伊啄木鸟。该鸟种是巴西东北部特有的鸟类。
【外形特征】
雄性肯氏啄木鸟的头部及顶冠为活力四射的栗红色,脸颊区为鲜红,耳羽基部至顶冠侧部呈现变色的红;后颈至整个上体,从肩部到臀部以及上尾覆羽则为黄色至奶白色,颜色在肩部过渡为淡黄中带有些许黑色条纹。翼覆羽具宽幅暗色横纹,飞羽的颜色由栗色渐变到红栗色。相比而言,雌鸟的头部整体呈栗褐色,脸颊无红色斑点,而幼鸟的颜色相对暗一些,头部主要为巧克力棕色,顶冠为红棕色,肩部淡黄褐色,无明显的暗纹。
【鸣叫特征】
肯氏啄木鸟发出的一系列鸣叫通常是尖锐的音符,随后逐渐转变为温和的咕噜声,类似于“kreear klu-klu-klu-klu-klu”的声音。
【生活习性】
该种鸟类主要栖息于巴西东北部干燥的塞拉多林地中,特别喜好生长有Guadua paniculata竹丛的区域。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涉及从竹茎中取食蚂蚁,特别是Camponotus depressus和Azteca fasciata种类。它们通常单独活动或以成对或家庭的形式出现,并且具备钻入干枯竹茎的能力,以便寻找蚁巢并取食。
【繁殖习性】
据观察,繁殖期一般在每年六月至七月展开,这正值巴西中部旱季的初期。然而,关于该鸟种繁殖生态的具体情况仍处于资料有限的状态。
【外型辨识】
与棕头啄木鸟相比,肯氏啄木鸟的下腹到腹股沟区域颜色更淡,几乎没有黑色斑点。背部、翼覆羽较淡,而且其上黑色条纹比棕头啄木鸟要少,三级飞羽毛也显得更加浅淡。
【保护状况】
据评估,肯氏啄木鸟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消失不见,该鸟类于1996年再次被发现。据推测,全球范围内可能仅有250至2499只成熟个体生存。
【地理分布】
该鸟类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特别是马兰昂南部、皮奥伊西部、托坎廷斯及戈亚斯等地区。自1926年首次采集标本以来,该物种曾一度神秘失踪长达80年之久,直至1996年再度被发现。其稀有性及其独特的栖息习性,使它成为了鸟类学研究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