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ern Red-rumped Swallow
English name:Eastern Red-rumped Swallow
Scientific name:Cecropis daurica
【简介】
金腰燕,学名为Cecropis daurica,别名赤腰燕、花燕儿,是雀形目燕科斑燕属的小型鸟类。这种燕子显眼的特征是身后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遍布于南部欧洲、亚洲、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热带非洲等地区。
【外形特征】
金腰燕体长16-20厘米,体色深蓝猛黄,背部和翼上覆羽深灰色,后颈为一段栗黄色,腰部也有同样的颜色,形成明显的领环。栗黄色的腰部横带与栗红色的下体形成对比,下体且有细横条状的黑色纹路。燕尾黑色,翼尖狭窄而尖锐。翅膀宽大有力,富光泽。
【生活习性】
这种燕子喜欢栖息在开阔的丘陵地带及村落、城镇等人活动地区,特别活跃于受人追捧的草地。金腰燕不时利用草地火灾和牛群活动的时机,快速捕捉空中上升的高度密集昆虫。迁徙季节,金腰燕偶尔会组成大型飞行群体。
【繁殖习性】
金腰燕在4至9月份繁殖,多筑巢于人类建筑物之下,偏好于悬崖下的悬垂处、清真寺和桥梁等结构下建巢。移民和旧巢通常会被直接使用并加以修补。巢呈半球形,边缘入口狭窄,内接小颈管,新时代的巢常用泥土,内垫干草、破布、棉花、毛发等柔软物质。一般每巢产3至6枚卵,卵为白底,偶见少量棕白斑点,孵化期约17天。幼鸟通常在26至28日后可以飞翔离巢。
【外型辨识】
金腰燕与斑腰燕区别在于颈背的棕栗色延伸较广,形成不完整的环状,而斑腰燕的棕栗色较少延伸至颈部,所形成的环较为完整。另外腰侧部分,金腰燕通常无纵向纹路或有微弱的点斑,斑腰燕却在此部分可见明显的纵纹,某些纵纹末端甚至转变成点斑。
【保护状况】
金腰燕繁殖季节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境内种群数量有所减少,一些地区部分区域已难见到踪迹。该物种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状况进一步稳定,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金腰燕繁殖区包括欧洲南部和亚洲东部至西伯利亚南部、日本,它们从西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北迁至斯里兰卡、印度,亦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贫瘠草原生态栖息;冬季族群南迁到非洲或印度,在中国南部也有长驻留一定数量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