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er Striped Swallow
English name:Greater Striped Swallow
Scientific name:Cecropis cucullata
【简介】
大纹燕(Cecropis cucullata),隶属于雀形目燕科斑燕属,又被称为Greater Striped Swallow。该物种以其深蓝色的上体,橙色的臀部,暖橙色的头部,和金黄色的下腹部点缀着细微的褐色条纹而著称。
【外形特征】
大纹燕体型较为庞大,体长约为18-20厘米,体重在19-35克。它们有着深栗色的头顶、颈部和后颈,背部泛着金属蓝色光泽,而躯干下方则是橙黄色,附有细微的黑色纹路。翅膀及尾巴呈深棕色,外侧尾羽较长且形成流线型,而内侧尾羽则散布着白色斑点,雄性个体头部颜色更深,躯干底部的条纹更加细微。
【生活习性】
大纹燕喜栖于草地、湿地、开阔的平原甚至城镇外围等地。尤其偏好开阔地带,如草原或河谷等地,一般群居活动,偶尔会与不同种类的燕子混群。非繁殖季节,它们向北方迁徙,主要栖息于南非、纳米比亚与津巴布韦南部等区域。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通常由几个“chrrp”音符开头,逐渐降低直至形成节奏性的颤音结束,有时也会发出短暂的“chrrp”和类似的忧伤的“wheep”。
【繁殖习性】
大纹燕每年繁殖期固定在特定时间段内,一年可以进行多次繁殖。生育周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的3月或4月。雌雄共同筑巢,巢呈封闭形,口部狭窄,采用泥土揉合草皮与羽毛构成。通常附着于岩壁、洞穴、桥、涵管、矿井或农舍一类结构的平面上建造。巢具有长久的使用寿命,持续使用可达多个繁殖季节。每个巢内通常产出2-4枚卵,孵化期需时16-20天。
【外型辨识】
大纹燕的一个关键特点为它的体型比小纹燕更大,躯干底部颜色更深,带有更细致的色条纹。散养的燕子中,小纹燕通常会在更为封闭的区域发现。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大纹燕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east Concern),表明其物种的数量相对稳定,目前没有面对极为严峻的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大纹燕的繁殖区域大致覆盖了从南非南部到津巴布韦南部的非洲中南部地区,除了繁殖期间,它们会迁徙至非洲中北部更多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