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lem's Rosefinch
English name:Sillem's Rosefinch
Scientific name:Carpodacus sillemi
【简介】
褐头朱雀(学名:Carpodacus sillemi),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该物种最初通过1929年新疆南部阿克赛钦地区发现的标本为人所识,直至2012年在青海西部重新被发现,并拍摄到雌性个体。
【外形特征】
雄性个体约15厘米长,头部到后颈呈现亮肉桂色,部分区域颜色较淡,嘴基周围带有淡黄色。上体约为灰褐色,羽尖同样带有淡黄色;臀部和上尾覆羽颜色偏白或带灰色,尾巴深灰色,新羽毛边缘带有浅粉黄色,磨损后边缘变为白色;翅膀及尾羽的颜色和外缘特征区别显著,胸部淡肉桂色,其余下体白色带有淡黄褐色晕纹,侧腹下色加深。雌性个体颈部和背部更具条纹。
【鸣叫特征】
鸣叫声特征目前尚不明确。
【生活习性】
褐头朱雀栖息在高海拔荒凉地区,以高山植物的嫩叶和茎为食。它们在高寒地区的砾石区域活动,喜欢单独或以家族群的形式存在,偶尔会与其他种类的鸟类如高山岭雀和棕背雪雀一起觅食。繁殖季大致在6月至8月间。
【外型辨识】
雏鸟初期羽毛颜色比成鸟更加杂乱,带有较明显的纵向条纹,并且腰部区域这种条纹相对较为稀疏。
【保护状况】
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同时被IUCN列为数据不足类别。
【地理分布】
褐头朱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高山区,现有记录显示它们居住在海拔范围从4900米至超过5100米的区域。虽仅被证实位于中国帕拉尔特区的部分地区,但有可能亦分布于邻近的克什米尔和印度西北部。
【物种区别】
起源于1929年在新疆收集的两份标本,最初鉴定为岭雀属成员,但随着基因研究的进展,被重新分类至朱雀属中。这些还带一点动物学迷雾的标本,时隔多年,直到2012年,人们才得以从镜头中目睹这一美丽鸟类最初的雌性个体。经过研究和证实,它和更广泛的朱雀家族中其他种类共享近缘关系。
这种鸟对科学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发现和再发现过程,还在于揭示了隐匿于极端高寒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它也凸显了科学家为应对未知挑战所做出的努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