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winged Rosefinch
English name:Spot-winged Rosefinch
Scientific name:Carpodacus rodopeplus
【简介】
喜山点翅朱雀(Carpodacus rodopeplus),也称为点翅朱雀,属于雀形目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这种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西部部分地区,是该地区的固有物种。
【外形特征】
雄性喜山点翅朱雀体型稍大,体长约为16-17厘米,体重约23克。它的头部和颈部呈现深紫红色,眉纹为浅粉色,面部颜色较暗。上体部分深紫红色,伴有黑色条纹,背部呈现深红色,尾部呈暗棕色,翼羽边缘显红色。雌性体色相对温和,头及上体呈橄榄褐色,带有深棕色条纹,下体呈现暖黄褐色,喉部颜色较浅,胸腹区域则布满黑色细纹。嘴角为黑褐色,腿色为肉褐色至灰白色。
【鸣叫特征】
喜山点翅朱雀的叫声包括不易辨别的‘chirp’以及两音节、音调递增的‘churr-wééét’。前者通常是远距离传播的声音,后者则鲜明体现其声音特征,带有较轻的鼻音以及重音。
【生活习性】
喜山点翅朱雀夏季栖于高山草甸、灌木丛、竹林及杜鹃花丛,以及针叶林边缘,栖息范围的海拔高度在3000至4600米之间。至非繁殖季节,很多个体会降低栖息海拔至2000至3050米,此时它们主要活跃于混合林、竹丛、草坡和灌木篱。
【繁殖习性】
关于喜山点翅朱雀的繁殖习性,相关的记录较少。不过,从一般生态习性推测,该鸟很可能在春季于高山环境中筑巢,选择合适的环境产卵和抚育幼鸟。
【外型辨识】
早期研究曾将喜山点翅朱雀与点翅朱雀认定为同一物种,但科学证据的积累使其已被确认为独立的物种。喜山点翅朱雀这一物种的模式产地定位在喜马拉雅山脉。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喜山点翅朱雀繁殖时的栖息地主要布置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印度西北的 Uttarakhand, 西藏南部至 Sikkim;在非繁殖季节则可能下降至更接近平原的地带。在中国的新疆南部聂拉木地区,它们表现出留鸟的行为。
【物种区别】
与喜山白眉朱雀雌性的区别在于后者下体颜色较为均匀。雄性喜山点翅朱雀最独特之处是其具有的点斑翼纹,使其易于与其他种类区分。
喜山点翅朱雀的翅膀长度约为79.2毫米,嘴峰长度约为15.9毫米,喙的宽度为7.9毫米和厚度为9.3毫米,跗跖长度约23.3毫米,尾长约63.6毫米。这种鸟类在食物链中属于草食性,其主要的食物资源为植物的干果或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