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ean Ground Cuckoo
English name:Bornean Ground Cuckoo
Scientific name:Carpococcyx radiceus
【简介】
地鹃,学名为Carpococcyx radiceus,是鹃形目杜鹃科婆罗洲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婆罗洲的森林地带,包括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的部分区域。
【外形特征】
地鹃体长约60厘米,头部为紫黑色,颈部两侧呈现出灰色。背部为暗绿色,带有紫色光泽和红铜色反光,下背和臀部则呈赤褐色,并伴有轻微的深色条纹。紫绿色翅膀显著,这与黑色头部和淡蓝绿色的脸部及绿色喙形成了鲜明对比。眼周裸露的皮肤呈现绿色,虹膜为棕色或灰色,鸟喙及足部为绿色。成年地鹃和幼鸟外观相似,但幼鸟的头部和背部颜色较浅且均一。
【生活习性】
地鹃在地面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及巨型蚂蚁等,同时也会食用果子,能跟随行军蚁群捕捉猎物。它们有时会栖息于文莱和沙巴的石灰岩土壤原始森林以及沼泽森林。
【鸣叫特征】
地鹃发出有如咳嗽的“他呵 他呵 他呵”声,双音节的叫声则为“托克-多尔”,前者声音上升,后者声音下降,而这种叫声听起来非常类似于鸽子或拟啄木鸟。此外,还能够发出类似“科呼呼”(koohoo)的双音节叫声。
【繁殖习性】
地鹃的繁殖行为中,尚未观测到其确切的巢穴构造情况,但是可以推断其为树上筑巢。每个繁殖季它们产下一窝白色蛋,每个蛋的尺寸约为47 x 35毫米。
【外型辨识】
地鹃可通过其独特的紫绿色翅膀、黑色头部以及淡蓝绿色的脸部和喙来与其他地鹃区分开来。另外,地鹃科下的每种地鹃在体型上都有显著差异,这使得它们易于辨认。
【保护状况】
地鹃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易危(VU)级别。尽管广泛分布在婆罗洲,但因森林退化及栖息地丧失导致该物种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地鹃生活在低地和山地森林中,特别偏好在河流和沼泽附近的低地雨林环境。栖息地包括文莱、沙巴的石灰岩土壤原始森林以及东加里曼丹的冲积和沼泽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