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Caridonax > White-rumped Kingfisher
White-rumped Kingfisher

White-rump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White-rump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Caridonax fulgidus

【简介】
白腰翡翠(学名:Caridonax fulgidu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中的物种。其最显著特征是全身覆盖着亮紫蓝色的羽毛,仅腰部呈现纯白色,白色腰带显著突出了其独特的外观。

【外形特征】
身长约30cm,成鸟雄雌无显著差异。它们的头部和背部呈现出亮深紫蓝色,胸部和腹部则为珍珠光泽的白色,二者形成鲜明视觉对比。白色腰带尤为突出。成鸟的喙和脚均呈红色,而幼鸟的上体光泽较弱,腹部带有浅黄色或红色,胸部带有灰棕色羽毛和黄色或橙黄色的喙,同时,虹膜则呈现轻微棕色。

【生活习性】
白腰翡翠栖息在热带雨林中,常见于低地和山脚地区,也适应降级森林和林地环境。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主要在地面挖掘以觅食昆虫、昆虫幼虫,有时也捕食小鱼、小蛇和蜥蜴。

【鸣叫特征】
此鸟的鸣叫声显著,具有快速、清晰、真实的特征。鸣叫声大致为一系列"kuwf-kuff-kuff..."或者更长的"waúh, waúh, waúh..."。叫声外型和频率的变化与场合和鸟类的心情紧密相关。

【繁殖习性】
繁殖时间在弗洛雷斯地区为1月到3月,而在松巴哇则为2月至3月。产卵通常在土崖壁或河堤挖出的隧道式洞穴内进行。雌鸟每次产卵1至2枚无斑点的纯白色卵,卵直径约29.4×26.2毫米,直接产在洞穴的地面。

【外型辨识】
白腰翡翠最显著特征是全身覆盖着亮紫蓝色的羽毛,仅腰部呈现纯白色,白色腰带显著突出了其独特的外观。成鸟雄雌无显著差异,头部和背部呈现出亮深紫蓝色,胸部和腹部为珍珠光泽的白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白腰翡翠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部分栖息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界。它们生活在龙目岛至弗洛勒斯岛诸岛,以及其他小型岛屿上,适应性强,即使失去原始森林依然能够生存。

【地理分布】
白腰翡翠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包括小巽他群岛中的龙目岛、弗洛雷斯岛、Besar岛和Adonara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