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Caprimulgus > Sykes's Nightjar
Sykes's Nightjar

Sykes's Nightjar

English name:Sykes's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Caprimulgus mahrattensis

【简介】
塞氏夜鹰(学名:Caprimulgus mahrattensis),隶属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主要在南亚西北部地区分布,包括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该物种以英国军官威廉·亨利·塞克斯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印度服役期间对鸟类学的贡献。

【外形特征】
塞氏夜鹰体型小巧,体色呈淡灰,尾巴较短并带有细密的黑色条纹。背部散布着小黑点,翅膀上有带锈色斑点的淡色区。翼上有白色的斑块,但不如欧亚夜鹰明显。头部有一圈弱化的锈色颈环。成年个体体重约56至58克,雌雄性之间有细微差异但不显著。整体上体呈沙灰色,点缀着黑色斑点,而翼覆羽同样为沙灰色,带有黑色条纹和锈色斑点。下体为沙灰色,带有锈色斑点和棕色条纹,腹部两侧为锈色条纹。雄鸟的白色翼斑较大,并有尾羽尖端白色;雌鸟翼斑则较小,有时带有锈红色,尾羽尖端为淡黄白色。

【生活习性】
塞氏夜鹰栖息于干燥的半沙漠地带,偏好有棘刺灌木丛的地方,也能适应干燥的石质灌木丛、砾石平原、盐碱地、石质荒地以及干旱山地上的岩石。它们主要居住在未开垦或未灌溉地区。这是一种低地物种,其海拔分布范围从海平面到500米之间。它们擅长在开阔地带,包括沼泽地上空捕食昆虫,飞行时展现敏捷与轻盈。

【鸣叫特征】
塞氏夜鹰以捕食昆虫为生,它们敏锐且灵活的飞行使它们能在开阔地带捕捉猎物。雄性在黄昏和黎明发出均匀稳定的颤音,其音量比欧亚夜鹰柔和,传播距离较短。此外,当受到惊扰或表演求偶行为时,还会发出柔和的“chuk-chuk”或“cluk-cluk”声,这些叫声的音调比欧亚夜鹰的更低。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2月持续到8月,高峰期集中在3月至5月间。它们可能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半群居繁殖模式。巢通常建在裸露的地面或石头和盐碱地,直接产卵,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太阳直射的地方或藏于小灌木和草丛下,例如柽柳或荆棘。每窝产卵两枚,卵色为白色或灰白色,上面有灰色或棕色的斑点,大小约25.5-30.5毫米×19.6-22毫米。孵卵期约为17至18天,由雌鸟负责孵化。雏鸟属于半早熟类型,绒毛覆盖着灰色和黑色斑点。

【外型辨识】
塞氏夜鹰与埃及夜鹰相比,体型较小,翅膀上的白色斑点更加显著。其下翼相较于埃及夜鹰并不是白色的。塞氏夜鹰的颜色相对均匀,主要是沙灰色,而头顶没有条纹,腿大部分裸露。

【保护状况】
塞氏夜鹰目前无保护等级认定,IUCN评估为LC(无危)等级。它们在伊朗部分地区较为少见,但在巴基斯坦较为常见,通常为留鸟,在某些特定区域内为繁殖访客。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主要分布于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等地区。在非繁殖季节,它们会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北部、苏拉特拉、西部坎德什、德干高原和孔坎南部至迈索尔北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