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tailed Nightjar
English name:Square-tailed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Caprimulgus fossii
【简介】
方尾夜鹰(学名:Caprimulgus fossii),又称加蓬夜鹰或莫桑比克夜鹰,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它们广泛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及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雄鸟体重约54至68克,雌鸟体重介于47至77克。上体覆盖着暗灰褐色,并带有灰色斑点;颈部围有一条宽大的棕黄色环带。翼覆羽为深灰褐色,带有灰白及淡棕色的斑点。雄鸟前翅突出的五根外侧初级飞羽有宽大的白色或微黄色横带,而雌鸟的翼带有淡黄色。尾部特征,雄鸟的外侧尾羽边缘与尖端呈白色,雌鸟的相应部分则为淡黄色。眼虹膜棕色,喙黑色,脚部则是肉棕色或黑色。
【鸣叫特征】
雄鸟有着独特的上升音调颤声鸣叫,并偶尔以单个的“wow”音符作结音。飞行时反复发出“a-whoow”声,站立时鸣叫为“whit, joe”,受惊扰时则会产生连续快速的“shwip-ip-ip-ip-ip”声。
【生活习性】
方尾夜鹰栖息在开放的林木、灌丛、河岸森林、城市公园和沙质但靠近水源的土地。主要食物包括蛾子、甲虫、蚱蜢、飞蚁、蚂蚁和蝽象。它们通过低空飞行捕猎或从地面或树枝短飞捕捉猎物。
【繁殖习性】
繁殖期多出现在9月至12月,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它们通常在灌木丛与散乱草地或临近水源的裸土地面处产卵。每个巢内的卵呈1至2枚,形状为椭圆形且呈现哑光或光泽的乳白色底色,带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和灰色细斑。孵化期约为14至17天,雌鸟负责孵卵。雏鸟孵化后会携带深色和淡黄棕色的绒毛,属半早熟类型。
【外型辨识】
方尾夜鹰与长尾夜鹰和纤尾夜鹰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尾部特点,纤尾夜鹰的尾部中央羽毛突出,而方尾夜鹰的尾部轮廓较为平齐,特别是雄鸟和雌鸟之间,在翼部标记上也有差别。
【保护状况】
方尾夜鹰的保护状况为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方尾夜鹰广泛分布在非洲南部及东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共和国、斯威士兰、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它们在多个保护区中常见,如布隆迪的鲁武夫国家公园、马拉维的利翁德国家公园和赞比亚的卡富埃国家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