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son Smith's Nightjar
English name:Donaldson Smith's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Caprimulgus donaldsoni
【简介】
德氏夜鹰,学名Caprimulgus donaldsoni,隶属于夜鹰科、夜鹰属。主要栖息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东部至坦桑尼亚东北部的干燥草原和荆棘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成年德氏夜鹰体长约18-19厘米,体重21-36克。上体灰褐色带有条纹,翼覆羽赤褐或红褐色并有斑点和条纹相交织。颈部宽厚的红褐或浅黄褐色颈环较为显著。下体颜色与上体类似且布满淡色斑点,腹部还可见深色条纹。雄鸟最外侧的四枚初级飞行羽毛有白色斑点,尾羽最外侧两枚有大面积的白色尖端;雌鸟的白色标记则相对较小。虹膜、喙、腿和脚均为深褐色。幼鸟通常色彩更深,与雌鸟相似。
【生活习性】
主要觅食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灌木丛或金合欢树林地带。通过黄昏之前的低空或水面飞行捉捕猎物,食物主要由蚂蚁、蚱蜢、蛾、甲虫和毛虫组成。有时也会出现在水井附近。繁殖高峰期通常出现在索马里5-6月或埃塞俄比亚3月,甚至是肯尼亚8月至10月。
【鸣叫特征】
雄性德氏夜鹰会在黄昏和黎明时分以其清脆高频的哨音叫声作为求偶的行为,每组约持续0.5秒,每10秒连续发出八次,声音模式为“tu-wee, tiu”。
【繁殖习性】
繁殖时不做巢,仅选择沙地并利用植被如小灌木下作为产卵地点。每窝通常产2枚卵。卵形似卵圆形,淡象牙色,大小约为24.3~25.2毫米×18.2~20.1毫米。
【外型辨识】
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较小体型以及红棕色体表质地,并可与非洲其他夜鹰物种区分开来。雄鸟和雌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并显著比后者多了一层更宽大更显白色之翼斑以及尾羽端部,而雌鸟的标记则更小偏褐色。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德氏夜鹰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在适宜的生境中,德氏夜鹰分布广泛且局部较多见。
【地理分布】
德氏夜鹰主要栖息于撒哈拉南部非洲中南部地区,涵盖阿拉伯半岛南部、东非自埃塞俄比亚至坦桑尼亚及索马里西北部。该物种多占地海拔1700米以下的干燥或半干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