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Caprimulgus > Egyptian Nightjar
Egyptian Nightjar

Egyptian Nightjar

English name:Egyptian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Caprimulgus aegyptius

【简介】
埃及夜鹰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夜鹰,具有显著的夜行性和适应沙漠及半沙漠环境的能力。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泛,包括从北非至阿拉伯半岛和印度西部等地,冬季会迁移至非洲热带地区。埃及夜鹰,学名为Caprimulgus aegyptius,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

【外形特征】
埃及夜鹰的成鸟体长约为24-26厘米,体重在68-93克之间(雄性)。雌鸟一般较雄鸟略重。其外貌显著特征包括:上体沙灰色或淡黄褐色,带有明显的黑褐色斑点;下体多为沙灰色或淡黄褐色,具有白色斑点,腹部和侧面则具有棕色条纹;翅膀较暗,沙灰色或淡黄褐色,有棕黑斑点和细纹;对于雌鸟,外侧尾羽有窄白边,雄鸟则有宽白边。此物种缺乏白色的翼斑,眼睛颜色深棕色,喙通常为黑或深褐色,趾爪和足部呈黑色、灰色或褐色。

【生活习性】
埃及夜鹰喜欢栖息于地面或隐于地面植被之下,而黑夜是其活动的高峰期。该物种以昆虫为食,尤其在黄昏时猎食活跃,捕食末梢会在地面短暂歇息。

【鸣叫特征】
它们通过特有的重复粗糙声发出“Rrrruu rrruu rrruu...”或是机械式的“kroo-kroo-kroo...”声,这同时也是头部左右转动产生的声音。白天时,埃及夜鹰喜欢栖息于地面或隐于地面植被之下,而黑夜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繁殖习性】
埃及夜鹰在每年5-7月期间繁殖,繁殖周期约为30天。雌雄共同承担孵化和恒温任务,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17-18天。幼鸟为晚成性,卵类灰赭色兼有不清晰的锈褐斑纹。

【外型辨识】
埃及夜鹰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Caprimulgus aegyptius aegyptius),首次由Lichtenstein于1823年描述;普通亚种(Caprimulgus aegyptius saharae),首次由Erlanger于1899年命名。

【保护状况】
埃及夜鹰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在历史上曾常见于突尼斯,但现今数量有所减少,可能受农业及城市化影响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在中国它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埃及夜鹰偏爱开阔平坦的沙漠环境或半沙漠地带,尤其接近水域。其具体分布和繁殖区包含北非、阿拉伯半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中东等地,以及中国新疆,冬季迁徙至非洲东部及南部热带地区。它是不筑巢的繁殖鸟,产卵于沙土地上的浅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