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Capitonidae > Capito > Orange-fronted Barbet
Orange-fronted Barbet

Orange-fronted Barbet

English name:Orange-fronted Barbet

Scientific name:Capito squamatus

【简介】
橙额拟啄木鸟(学名:Capito squamatus),属于须䴕科须䴕属的鸟类,在拉丁名称中称为Orange-fronted Barbet。

【外形特征】
橙额拟啄木鸟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约56至64克。雄性有显著的橙红色前额斑块,白色冠羽,黑色上体,翼上有白色条纹,下体从下巴至腹部呈现白黄色,有时带有橙色,两胁有轻微黑色斑点,到下腹到臀部是黑色。雌性前额为黄色或橙黄色,头部、喉部和胸部为黑色,背部黑色并有细白纹。幼鸟颜色较暗淡。

【鸣叫特征】
鸣唱时会发出低沉、快速且柔和的嗡嗡颤音,持续约4秒。它们的叫声一般是嘈杂的单声或多声“tyik”或“trrik”。在警戒或对抗蛇类时,会发出持续性的叫声。

【生活习性】
橙额拟啄木鸟栖息在湿热的低地以及丘陵地区的森林、次生林及边缘地带。活跃于原始森林、农场、果园和开阔地带。它们主要以水果、浆果和昆虫为食,包括Cecropia物种和Castilla elastica的果实。橙额拟啄木鸟通常成对觅食,在植被各层次活动,并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7月至9月间,在此期间雄性会唱出歌声吸引雌性。巢穴建于树洞上部位置,由一雄一雌筑巢。有报道在距地面4米高的死树上发现了橙额拟啄木鸟的巢。在圈养环境中,一对橙额拟啄木鸟曾养育了4只幼鸟。

【外型辨识】
雄性的白色下体、冠羽和颈背可用来与其它拟啄木鸟区分开来,雌性的背部有细微的白色纹并具备黑色喉部和胸部也具有明显的特征。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橙额拟啄木鸟种群数量在减少,并有37,000至63,000的估计数量,但其广泛分布地区使其尚未被全球威胁。尽管它们面临森林破坏和人类殖民的压力,橙额拟啄木鸟似乎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非森林环境中生存。

【地理分布】
橙额拟啄木鸟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El Oro省和哥伦比亚Nariño省,地处海拔高度海平面至800米之间,有时可达1,500米(4,900英尺)。它们是发生在Chocó EBA区域内的限制范围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