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spotted Barbet
English name:Black-spotted Barbet
Scientific name:Capito niger
【简介】
红喉拟啄木鸟,学名 *Capito niger* ,又称黑斑雀尾莺。该物种属于鴷形目须颚科须颚属。
【外形特征】
成年红喉拟啄木鸟体型约为16至19厘米,体重在41至68克之间。头部特征独特:额头为红色,头顶和颈背呈黄色,冠部和短颈背部均有黑色带纹延伸至颈侧;背部呈黑色,肩羽边缘显现黄色,翅膀上的条纹为淡黄色;喉部特征明显为红色,胸部和腹部为黄色,两胁则为橄榄色带黑色斑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上体和下体的斑点更加显著;幼鸟整体颜色较为暗淡。
【生活习性】
红喉拟啄木鸟栖息于多种类型的森林地区,包括低地森林和低山森林,有时候也会在城市中出现。它们通常以对的形式活动,有时也加入混合群体。该鸟种主要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并以缓慢而有目的性的觅食方式移动。
【鸣叫特征】
红喉拟啄木鸟的叫声通常为低沉的双重音“wú-woot”,有时单发,重复一系列这样的音节,可维持20至40秒,且呼叫节奏逐步增强。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9月持续到次年5月,有时可延长至7月。它们在树洞中筑巢,巢位高度5至12米。每个巢里通常含3至4颗白色卵,由父母一同孵化。雏鸟孵化后约34天离开巢穴,之后可能还会继续接受父母的喂养大约3周。
【外型辨识】
红喉拟啄木鸟与金胸拟啄木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更为显著的红色喉部,且雌鸟的特征更加清晰。它们曾被作为金胸拟啄木鸟的一个亚种,但现已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此物种被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红喉拟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逊雨林区域,涉及巴西、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多个省份。其具体分布范围包括巴西罗赖马州、帕拉州和阿马帕州的亚马逊河以北地区,以及委内瑞拉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