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it's Cuckooshrike
English name:Petit's Cuckooshrike
Scientific name:Campephaga petiti
【地理分布】
红腹鹃鵙(学名:Campephaga petiti),分布在非洲中部与南部地区,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肯尼亚、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的多个区域。
【外形特征】
雄性红腹鹃鵙全身为绿色带有蓝色光泽的颜色,额头、腹部、大腿和翼下覆羽呈现红色或黑色。雌性个体则拥有一条纹状的橄榄色背部、白色喉部以及淡黄色的带有条纹的下体。幼鸟与雌鸟类似,脑袋顶部和侧面颜色较暗,并带有黑色条纹。成年的红腹鹃鵙体型约为20厘米,体重在26到37克之间。
【生活习性】
红腹鹃鵙居住在潮湿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包括伐木后的次生植被与草原邻近的森林区域。繁殖期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2月至5月,乌干达的6月,以及肯尼亚的6月至7月。其栖息地主要在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但在接近海平面的地方也可能发现它们。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蠕虫、飞虫和蚱蜢。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发出颇具特点的“seep”音,歌声高且带有颤音,可听到如“psiuu, tsi-tsi”或是“sueet-sueet, siueet-seet-seet-sireet”的声音。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它们会在森林树的分枝处搭建巢穴,巢呈桶状,主要由苔藓和地衣构造而成,高度大约为13米。
【外型辨识】
雄性红腹鹃鵙与瓦岛绿雀相比,在嘴裂肉垂颜色上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为黑翼下覆羽,另外后者的上翼覆羽并不像前者带有黄色。雌性的识别特征在于它的背部橄榄绿色和胸部的轻微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红腹鹃鵙被列入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等级(LC),然而由于森林破坏频发,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不过,在伐木区仍有可能发现这一物种。该物种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