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oty Barbet
English name:Sooty Barbet
Scientific name:Caloramphus hayii
【简介】
马来棕拟啄木鸟,英文名为Sooty Barbet,学名Caloramphus hayii。属于鳋形目擬啄木鳥科斑啄木鳥屬的鸟类。
【外形特征】
体长约17.5厘米,体重在45至47.1克之间。其前端饱满的喙和较短的尾巴,以及上体棕色的特征尤为突出。此外,它的头部和胸部呈锈橙色,使其在当地的鸟类中独树一帜。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之中,但在次生林和果园中偶尔也能见到。高度可达到1000米。密集群体搜寻食物时(一般为6至10只),动作缓慢;主要摄食无花果、Macaranga triloba果实及其他浆果,有时也会取食昆虫及花朵。觅食时从树冠层至林下层移动,且时常发出尖锐的呼叫。
【鸣叫特征】
不同于大多数拟啄木鸟,马来棕拟啄木鸟不发出高亢的滚动式鸣叫声,而是发出高而细的“tseep”声,且通常连续发出。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未完全揭晓,可能发生在1月至2月,于苏门答腊地区筑巢。巢穴选择在单棵活树或死树高度1至10米上,有时甚至高达20米,通常设置在树桩、树枝或蚁巢中。每窝下的蛋数目为2至3枚,蛋白色,尺寸约为25至26.5毫米×19.6至20.5毫米。孵化及离巢阶段的信息目前尚无可靠数据记录。
【外型辨识】
雄性和雌性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喙色的不同,表现出性别二态性。
【物种区别】
与近缘种——褐拟啄木鸟相比,马来棕拟啄木鸟的头部和喉咙颜色更为浅淡、暗淡,腹部颜色则倾向于更加明显的黄色调;锈红色被替换成锈黄色,同时条纹减少。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近危”(NT)。尽管在大部分的栖息地内仍然相对常见,然而森林的破坏和砍伐已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此外,一些保护该物种的重要区域已经建立,例如泰国的Khao Nor Chuchi、马来西亚的Batu Punggul Forest Reserve 和 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苏门答腊的Kerinci-Seblat和Way Kambas National Parks。
【地理分布】
马来棕拟啄木鸟的地理分布涵盖马来半岛及印尼苏门答腊岛。原本在新加坡也有发现记录,但因为环境的变迁,目前在该地区已宣告灭绝。新加坡历史记录上的唯一记录是在1938年。在苏门答腊,其分布高度可达1065米,而在马来半岛偶尔可见至1300米。此次分布和记录的变化凸显出该物种受环境压力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