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bar Pigeon
English name:Nicobar Pigeon
Scientific name:Caloenas nicobarica
【简介】
绿蓑鸠:栖息于远东和澳新界的大型鸠鸽。
#### 生物学概述
绿蓑鸠,学名为**Caloenas nicobarica**(又称尼柯巴鸠或绿蓑鸽),是鸽形目、鸠鸽科、蓑鸠属的一种大型鸠鸽。这种独特鸟类的分布覆盖了从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到菲律宾、印尼群岛、新几内亚以及所罗门群岛和帕劳(加罗林群岛西部、密克罗尼西亚西部)的广大区域。
【外形特征】
绿蓑鸠体型粗壮,体长32至38厘米,体重通常在雄鸟460-525克和雌鸟490-600克之间。它们的最大特征包括深黑灰银色带有紫光泽的颈羽,深绿或铜绿的上体和蓝绿底色的下身,以及格外醒目的纯白短尾。此外,它们拥有黑色粗喙,腿色紫红且虹膜为黑色。
#### 外型辨识
绿蓑鸠因其独特的长颈羽毛及纯白的尾部而易于辨识,与濒绝的近亲渡渡鸟有一定亲缘关系。
【生活习性】
绿蓑鸠偏好在树木繁茂的小岛屿和远离大陆的森林区域生存。它们活动时间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夜间则栖于密林里。在各个岛屿间迁徙并筑巢于森林冠层。栖息地可能包括干旱森林、红树林和灌木丛。它们以落果、种子为食,偶尔还食用无脊椎动物,并有利用砂砾帮助消化粗硬食物的习惯。
【鸣叫特征】
绿色蓑鸠通常是安静的,但是其低沉的重复喉叫或类似于猪的哼哼声也是辨识的标志。
【繁殖习性】
在繁殖时期,他们形成大群,并且孵出的每对雏鸟仅需一枚椭圆形的蓝白色蛋。这种宇动结合的养育方式进一步表明了绿蓑鸠强烈的家庭纽带和繁殖习性。
【保护状况】
虽然一些地区还可能有千鸟甚至上百对聚集,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绿蓑鸠种群数量正面临下降趋势,因此种群的持续保护成为至关重要的事项。全球各地团体正努力保护绿蓑鸠,包括禁止该物种的商业性贸易,加强繁殖地的保护,以及在动物园中基于圈养繁殖的方式确保其濒危但持续繁衍。
【地理分布】
绿蓑鸠的生活范围有限,多集中于小型无干扰的岛屿。它们依靠原生植被繁茂的小岛生活,在现今大多数繁殖地点已因人为活动和环境变迁遭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