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throat
English name:Blackthroat
Scientific name:Calliope obscura
【简介】
黑喉歌鸲(英文名:Blackthroat,学名:Calliope obscura)属雀形目鹟科野鸲属,为中国中北部竹林密丛、针叶林及灌丛间的稀有鸟类。雄鸟喉部深黑,上体呈青蓝色,雌鸟则为淡橄榄褐色。这种亚洲鸟类自189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长期被认为是较为神秘的一种鸟类。
【外形特征】
- **雄鸟**:上体青蓝灰色,喉部与胸深黑色,腹部中央乳白色,具黄色色调,翼和尾羽部分黑色,其余尾羽基部白色。
- **雌鸟**:上体灰棕色,飞羽边缘微红,下体混合了灰白和淡黄,尾下覆羽更为洁白清晰。
【生活习性】
黑喉歌鸲栖息于海拔约2100至3400米的密竹林和灌丛中。夏季在繁殖地活动,秋季后则迁徙至其他地区,可能存在冬季活动的记录。
【鸣叫特征】
- **雄鸟**:鸣叫声尖锐而欢快,包括多种短语如“wh’ri-wh’ri”和“chu’ti-chu’ti”,与“hdrriii-ju’ju”和“uu ji’uu”的嗡嗡颤音交替。典型接触声为低沉的“tup”。
- **雌鸟**:较少鸣叫,主要在繁殖期可能鸣叫。
【繁殖习性】
- 繁殖期通常为5月至8月。
- 雌鸟负责筑巢及孵卵,每窝产卵5枚,卵颜色为浅蓝色光洁无斑,长度约18.4毫米,宽度14.0毫米,孵化期为12至13天。
- 雌鸟孵卵期间,雄鸟承担觅食角色,喂食雌鸟。
- 温暖季节的育雏行为由雌雄共同完成,包括喂食、清窝和保育幼鸟,直至幼鸟能够独立飞行。
【外型辨识】
黑喉歌鸲分布区限于中国中北部,具体为甘肃、陕西南部及四川中部和北部,偶尔会迁移至云南和泰国北部。
【保护状况】
- **IUCN评级**:易危(VU),受中国法律法规保护,列为II级。
- **种群现状**:种群数量正在缓慢增长,栖息地分布范围也趋向扩大。通过诸多保护举措,其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面积得以持续恢复。
【地理分布】
黑喉歌鸲于1891年在中国甘肃首次被发现。长期被认为是一种稀有的、未被充分研究的物种,直至2011年科学界才在秦岭山脉中确认其繁殖地,并随后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此后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了它们独特的生理特征、分布习性及生活史。
【参考文献】
[1] Dresser et al. 1899。
[2] Drury, D. (2023) 国家地理。
[3] Ripley et al. 1966。
[4] Vaurie, C. (1959)。
[5] Wei et al. 2011。
[6] Alstrom et al. 2013。
[7] Zhou, Z. (1987)。
[8]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00)。
[9] IUCN红色名录(2023)。
[10] Song et al. 2013。
[11] Collar et al.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