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 Pectoral Sandpiper
Pectoral Sandpiper

Pectoral Sandpiper

English name:Pectoral Sandpiper

Scientific name:Calidris melanotos

【简介】
斑胸滨鹬(学名:Calidris melanotos),又称美洲尖尾滨鹬,属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是一种中型的迁徙性鸟类。繁殖期在北极圈内的湿地,包括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冬季则迁徙至南美洲、东南亚和大洋洲。雄鸟拥有膨胀的喉部用于繁殖季展示,而雌雄羽毛颜色相似,但雄鸟体型更大且喉囊在繁殖季节膨胀,有利于求偶。

【外形特征】
斑胸滨鹬体型中等,体长19-23厘米,翼展37-45厘米。雄性体重在45-126克之间,雌性为31-97克。雄性胸部偏黑,具有白色斑点,而雌性胸部带有粗重的黑褐色条纹。上体羽毛呈灰褐色,到繁殖季节颜色更深,而到冬季更加灰淡。下体为白色,腹部与胸部的黑色条纹分明,形成明显分界。腿部黄绿色,喙部在基部淡色,尖端较深。

【生活习性】
斑胸滨鹬常栖息在潮湿的草地和沼泽边缘,更喜淡水环境。迁徙和越冬期间常见于湿地,包括自然和人工湿地。主要捕食昆虫、蜘蛛、甲壳类等,偶尔也会采食种子。行为上,斑胸滨鹬喜欢在沼泽和草地中寻找食物,并常单独或小群活动,求偶时雄鸟会通过膨胀的喉囊进行展示。

【繁殖习性】
斑胸滨鹬繁殖期在每年6-7月,巢穴筑于北极冻原的干燥地面或沼泽土丘,利用草丛和灌木覆盖巢穴,以保持隐蔽性。每窝产卵4枚,卵颜色为淡灰绿、皮黄绿,带有褐色斑点。雌鸟负责孵卵,孵化期平均21-23天,孵化后的雏鸟为早熟状态,可在孵化后不久行动,约21天后能够飞行。

【外型辨识】
与尖尾滨鹬相比,斑胸滨鹬体型更大,胸部条纹密集,腹部与胸部对比分明。此外,雄鸟在繁殖季节时,胸部明显膨胀,是关键的辨识特征。

【保护状况】
斑胸滨鹬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物种(LC)。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但自1974年以来数量已经减少50%,因此仍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