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Calidris > Baird's Sandpiper
Baird's Sandpiper

Baird's Sandpiper

English name:Baird's Sandpiper

Scientific name:Calidris bairdii

【简介】
黑腰滨鹬(学名:Calidris bairdii)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一种小型鹬类。该物种由19世纪的自然学家Spencer Fullerton Baird命名,他曾任史密森学会助理秘书。

【外形特征】
黑腰滨鹬体长约为14到18厘米,胸部较为宽大,拥有似伞状下垂的全黑色短喙,腿较短,整体水平姿态配合长翅膀,使其呈现出瘦长的外观。夏季的成年羽毛主要呈现黑褐色,背部上有宽大且边缘泛着淡黄褐色的鳞片状花纹,整体犹如黑色斑点覆盖在银白色的底色上。胸部则为灰黄褐色,深褐色的条纹清晰可见,侧面尤为显著。冬季羽毛色泽偏暗,鳞片状花纹更加明显。幼鸟羽毛则更显灰调,背部和翼覆羽的“鳞片”较窄,边缘更白。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干燥的海滩边缘和内陆湿地,偏喜欢植被稀少而干燥的地带。它在泥滩上自如觅食,主要通过视觉寻找食物,其主要食物包括昆虫,偶尔也会捕食小的甲壳类动物。繁殖季节时,它会进行极为长途迁徙,从北极苔原直飞南美洲。

【鸣叫特征】
无相关内容

【繁殖习性】
黑腰滨鹬选择在北极苔原的干燥、低矮植被地带筑巢。雌鸟在抵达北极后,仅需四天时间就能产出相当于其体重120%的卵,而几乎不限于利用体内的脂肪储备。关于其繁殖行为,尽管目前的研究资料较为有限,但少数关键研究提供了部分关键信息。

【外型辨识】
无相关内容

【物种区别】
与外观相似的白腰滨鹬相比,黑腰滨鹬拥有更为修长的体型,喙较长且完全为黑色,尾部具有黑色斑点,冬季时的黄色胸部也作为识别特征之一呈现。

【保护状况】
黑腰滨鹬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物种。

【地理分布】
黑腰滨鹬栖息地分布广泛,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直至北极各区域,包括加拿大的北部及北极岛屿,以及格陵兰岛的西北部。在冬季,它们则会迁徙到南美洲南部的沿海及内陆湿地地带,从秘鲁南部延伸至智利和阿根廷的中部及南部。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在日本偶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