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UCULIFORMES > Cuculidae > Cacomantis > Banded Bay Cuckoo
Banded Bay Cuckoo

Banded Bay Cuckoo

English name:Banded Bay Cuckoo

Scientific name:Cacomantis sonneratii

【简介】
英文名:Banded Bay Cuckoo 学名:Cacomantis sonneratii 属鹃形目杜鹃科八声杜鹃属,俗名为波斑杜鹃。

【外形特征】
成年栗斑杜鹃头部和背部呈现亮棕褐色或湾色,上有深棕色条纹,胸部和下体呈现白色,并带有波状的棕色条纹。嘴部长而微翘,近白色眉线鲜明,眼眶上方有一白色眼纹。尾羽赤褐色,有次端黑带和窄白色尖端;飞羽下侧淡赤褐色,基部白色。虹膜颜色从黄色到棕色,喙黑,脚灰。幼鸟类似,但冠部和上背有白色羽毛尖,脸更白,下体条纹较窄。

【生活习性】
常见于开阔的阔叶林、常绿或落叶林、森林边缘、次生灌木丛和农田,其中在900至2400米之间的较高森林地域尤为合适。它们主要以昆虫(尤其是毛虫)为食。在东南亚如婆罗洲、泰国和马来半岛为留鸟,而在印度部分种群有迁徙现象,特点是随季风转变。

【鸣叫特征】
发出节奏性的“smoke-yer-pepper”四音节叫声,比四声杜鹃更快、更哀愁;另一种是上升式三音节哨声,然后是三至六个更快的音符,直到最高点戛然而止。

【繁殖习性】
寄生其他鸟类的巢进行繁殖,主要的寄主为黑翅雀鹎、赤黄山椒鸟等。它们的蛋模仿雀鹎的蛋,外观为白色,带稀疏的红棕色点。每颗蛋的尺寸是约18毫米宽,14毫米长。栗斑杜鹃的雏鸟会将寄主的蛋和幼鸟驱离,以便其独自生存。

【外型辨识】
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和具有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无危物种。种群分布范围广,但数量在部分地区较少,应得到保护。

【地理分布】
在远东地区,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直至中国的广东、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往南至东南亚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特别是在尼泊尔,栗斑杜鹃通常为夏季访客。部分种群在印度具有迁徙习性,受季风季节影响。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和具有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无危物种。种群分布范围广,但数量在部分地区较少,应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