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eyed Cockatoo
English name:Blue-eyed Cockatoo
Scientific name:Cacatua ophthalmica
【简介】
蓝眼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ophthalmica),属于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是印度尼西亚新不列颠岛的特有物种。本种特点为实体白色羽毛,头顶具有向后弯曲的黄白色羽冠,眼周有明显的蓝色裸皮。体长从44至50厘米不等,体重为500至570克。
【外形特征】
蓝眼凤头鹦鹉外形与相同大类的其他凤头鹦鹉虽然相似,主要特征是头部的羽冠形状更加圆润且更为显著,眼睛周围有明亮的蓝色裸皮。虹膜颜色为深棕色(雄性)或红棕色(雌性),幼鸟眼色为灰色。全身羽毛为纯白色,翅膀和尾羽内部有淡淡的黄色,耳羽、喉咙和脸颊附近可见淡黄色的羽毛。
【生活习性】
蓝眼凤头鹦鹉多栖息于原始森林或次生林的边缘地带,常在居民区附近的森林或混农林中出现。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结成10至20只的小群。蓝眼凤头鹦鹉以种子、水果、坚果为主食,亦会取食昆虫及其幼虫。
【鸣叫特征】
蓝眼凤头鹦鹉的叫声响亮而尖锐,包括类似海洋鸟类的短声和其他尖叫声,在飞行时尤为显著。
【繁殖习性】
繁殖季为每年5月至10月,主要在高大树洞筑巢,巢高度13至50米。一次产卵1至2枚,孵化期为28至30天,幼鸟留巢期约12至13周。亲鸟一并对卵进行孵化,共同参与幼鸟的早期照养。
【外型辨识】
与硫磺凤头鹦鹉(Cacatua sulphurea)和黄冠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相比,蓝眼凤头鹦鹉具有更为圆润的头部羽冠和更亮更明显的蓝色眼圈。雌雄个体主要通过虹膜颜色来区分。
【保护状况】
本种鸟类分布仅限于新不列颠岛以及新爱尔兰岛上,在低纬度地区较为常见。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由于法律保护的原因,蓝眼凤头鹦鹉在国际市场的贸易量较低。
【地理分布】
蓝眼凤头鹦鹉主要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