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Cacatuidae > Cacatua > White Cockatoo
White Cockatoo

White Cockatoo

English name:White Cockatoo

Scientific name:Cacatua alba

【简介】
白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alb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凤头鹦鹉属的鸟类,又称大白凤头鹦鹉、雨伞凤头鹦鹉或大白巴丹鹦鹉。该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菲利普·路德维希·施塔蒂乌斯·米勒于1776年描述,种名“alba”源自拉丁语“albus”,意指“白色”。白凤头鹦鹉体型中等偏大,平均长度达45-46厘米,体重约450-800克。雌雄在虹膜颜色上有差异,雌鸟虹膜为深红褐色,雄鸟则为黑褐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虹膜颜色偏淡。

【外形特征】
白凤头鹦鹉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大型的全白色羽冠,展开展现伞状形态。整体羽毛洁白,仅翼下和尾部带有淡黄色。它们的喙和脚均为灰色。

【鸣叫特征】
白凤头鹦鹉的叫声较大且尖锐,常发出带鼻音的单音节或双音节“keh”或“keeh-ah”声,以及较刺耳的快速重复音节“kreh-kreh-kreh-kreh...”。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栖息和活动于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开阔森林区域、甘蔗田和红树林等。主要以树木果实、种子、坚果以及偶尔的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白凤头鹦鹉繁殖期常年可见,但多集中在年初。每窝通常产1-2枚白色蛋,平均孵化期为29天左右。28至30天后,雏鸟孵化,生长至11-14周左右时即可离巢。

【外型辨识】
白凤头鹦鹉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大型的全白色羽冠,展开展现伞状形态。整体羽毛洁白,仅翼下和尾部带有淡黄色。它们的喙和脚均为灰色。

【保护状况】
1984年,大约有12193只白凤头鹦鹉被捕猎,并被出口或走私至国际市场,其中超过7%至10%被捕获的鸟未到达市场即死亡。具体数量现估计约在5万至20万只。由于猎捕和栖息地破坏,白凤头鹦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名单》(IUCN)濒危物种(EN)。该品种被广泛用于动物园和驯兽师的表演,因其拥有极高的习性和强韧的记忆能力。

【地理分布】
白凤头鹦鹉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北部的摩鹿加群岛,包括哈马黑拉岛、橡子岛(Bacan)、特纳特岛(Ternate)、蒂多雷岛(Tidore)及其周边岛屿。在台湾和夏威夷的欧胡岛出现的种群是被引入的。

【饲养要求】
作为宠物,白凤头鹦鹉经常被收藏家喜爱,这归因于其娇小可爱与聪明亲人类特性。然而,饲主应注意其需要特别的较大空间、高强度的社会互动,以及充足的新鲜水果、种子、坚果与蔬菜等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