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Buteo > Long-legged Buzzard
Long-legged Buzzard

Long-legged Buzzard

English name:Long-legged Buzzard

Scientific name:Buteo rufinus

【简介】
棕尾鵟(Buteo rufinu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大型猛禽,属于鹰形目鹰科鵟属。

【外形特征】
棕尾鵟体型壮硕,其头颈部及胸部的羽毛为淡棕褐色,腹部呈红棕色,缺乏多数鵟常见的尾部条纹。翅膀和背部有明显的暗色腕斑,下翼覆羽呈现锈色。值得注意的是,飞行时,翼端与翼缘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幼鸟的尾部斑纹模糊,翅膀后缘的黑色标记不如成鸟显著。

【生活习性】
棕尾鵟栖息于草原、半沙漠、岩石地带,主要以野兔、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它们通常会静立在岩石、土丘上或电线杆上,等待合适的猎物出现。

【鸣叫特征】
其叫声通常表现为空灵的长鸣“kyaaah”,持续时长0.5至0.8秒,音调下降,与欧亚鵟相似。雌雄个体在求偶期发出短而尖锐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3月至4月,产卵2-4枚,孵化期约为28天,雏鸟在45天左右离开巢穴。巢通常搭建在悬崖、树上或陡峭的斜坡上,使用树枝构成巢,并用绿叶、羊毛等物铺垫内部。

【外型辨识】
棕尾鵟体型壮硕,其头颈部及胸部的羽毛为淡棕褐色,腹部呈红棕色。翅膀和背部有明显的暗色腕斑,下翼覆羽呈现锈色。飞行时,翼端与翼缘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

【保护状况】
棕尾鵟受《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保护。根据IUCN红色名录,其级别为无危(LC),但由于其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的数量稀少,仍受到严格保护。

【地理分布】
其繁殖区域覆盖从古北界中部至印度次大陆北部及东非北部。非繁殖季节时,它们会分散至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如中国的新疆、甘肃、云南、西藏东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