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collared Hawk
English name:Black-collared Hawk
Scientific name:Busarellus nigricollis
【简介】
Black-collared Hawk(学名:*Busarellus nigricollis*)属鹰形目、鹰科、黑领鹰属,广泛分布于墨西哥中部至阿根廷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物种常栖息于湿地、红树林、稻田、沼泽和池塘等水域周边。
【外形特征】
成年黑领鹰有橙色的体羽,头部为白色至浅黄色,带有一条黑色项圈。背部有深色斑纹,翅膀宽大,尾巴中等长度。除此之外,其眼睛呈亮红棕色,喙部和蜡膜为黑色,腿和脚则为蓝白色。相比成年鸟,幼鸟整体颜色更呈棕色,但是同样带有斑纹。雌鸟体型较雄鸟略大,约大15%。
【生活习性】
偏好在淡水或微咸水的热带地区活动,黑领鹰热爱探寻水边地带。主要以鱼类为食,也会捕食蜗牛、大水生昆虫、青蛙、水鸟雏鸟、甲壳动物,偶尔还会捕捉蜥蜴、蛇以及啮齿动物。通过借助特殊的脚爪,带刺的脚趾有助于捕获滑溜的鱼类。
【鸣叫特征】
通常情况下,黑领鹰是相对安静的,但在繁殖季节,它们会产生类似猪叫声的尖啸声,有时这些鸣叫声被描述为一种起伏的‘wheeeeeah’,以及尖锐的尖叫、穿鼻的哨声、短促的咳嗽声和类似昆虫的嗡嗡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6月至12月。黑领鹰筑巢于高树或红树林中,巢高可爬到12至35米的位置。每窝产卵1-2枚,孵化期未知,孵化与抚育工作主要由雌鸟承担,雏鸟留在巢内约55天。
【外型辨识】
相比草原鸡鵟,黑领鹰体型更紧凑,拥有一个更明显的前额黑色圈,头部颜色较一致,翅膀外侧的黑色较少,尾巴相对较长且有白色带纹。
【保护状况】
黑领鹰被列为无危(IUCN红色名录)。但由于湿地排水和城市发展,其生存现状仍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例如巴拿马,其数量似乎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
黑领鹰的地理分布广泛,从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常见于沿海地带和湿地。特别是在法属圭亚那,估计有约2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