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Burhinidae > Burhinus > Indian Stone-curlew
Indian Stone-curlew

Indian Stone-curlew

English name:Indian Stone-curlew

Scientific name:Burhinus indicus

【简介】
印度石鸻(英文名:Indian Stone-curlew,学名:Burhinus indicus),隶属于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这种鸟类以前被认为是石鸻的一个亚种,后被独立为一个单独的物种进行研究。

【外形特征】
体型较大,约40至44厘米,羽毛多为棕色并以条纹状为主,面部大部分为白色,眼部有明显的黑色眼纹和亚须纹。翼上分布着三道暗色与两道白色条纹,尾部主要为深色,仅部分为白色,下翼边缘亦为黑色。腿长且颜色为黄色,喙粗壮,颜色主要为深色。

【生活习性】
偏好干燥的栖息环境,如田野、荆棘森林和干涸河床等地。白天躲在阴凉植被下以躲避炎热,黄昏至夜晚变得异常活跃,并发出一系列快速且尖锐的“klí!”音符。

【鸣叫特征】
叫声由10到30个连续短哨声组成,音量逐渐增强后加速至尖锐的声音,最终音量减弱直至结束。每个音节频率每秒3至5次之间。

【繁殖习性】
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至4月,斯里兰卡地区为6月至7月,总体可延长至2月至9月。雌鸟会在地面上凹陷处搭建浅浅且几乎无衬垫的巢,并产下2至3枚大小不等(约47.6毫米×34.7毫米)的蛋。

【外型辨识】
与石鸻相比,印度石鸻体型更小、羽毛颜色更深、条纹更宽、喙更大。印度石鸻鼻梁呈黑色,喙基部几乎没有黄色,折叠翼上的白色斑点显眼,腿长而尾巴短(约94至108毫米),翅膀较短(195至215毫米)。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与其他厚膝鸟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喙较小、背部、颈部和胸部有条纹且头部无明显的黑色标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印度石鸻为无危物种。但部分地区报告数量下降,特别是在巴基斯坦较为罕见,在不丹仅见两次记录,在孟加拉国直到最近才确认为稀有留鸟。在泰国、老挝和越南中部及南部仍属稀缺。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的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西北部、西部地区、斯里兰卡东部、缅甸中部、泰国中部和越南南部。可在砧石林、荆棘森林、灌木丛、石质山丘、休耕地等多种地方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