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ceros Hornbill
English name:Rhinoceros Hornbill
Scientific name:Buceros rhinoceros
【简介】
马来犀鸟(学名:Buceros rhinoceros)属于犀鸟目犀鸟科,是马来西亚的国鸟。其体长80至90厘米,雄鸟体重约2465至2960克,雌鸟约2040至2330克。
【外形特征】
马来犀鸟拥有巨大而醒目的橙红色喙部和盔状突起,尤其在雄鸟身上更显眼。幼鸟的盔状突起相对较小且无黑色部分,且眼睛蓝灰色。成对时,它们会在两个不同的音调上交替鸣叫,发出“rroh-rroh”声。飞行时,也会发出双音节的“rroh-yaw”,其中第二音节带有吠叫声。
【生活习性】
马来犀鸟广泛分布在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的热带雨林,栖息于低地和山脚的成熟森林中,活动高度可达1400米。繁殖季节时成对定居,而非繁殖季节会组成小团队寻找结果树木。以果实为主食,特别偏爱无花果,并摄入富含脂肪的蒴果与核果;此外还捕食节肢动物、蜥蜴、树蛙等小型动物与鸟蛋。
【鸣叫特征】
马来犀鸟鸣叫声为一系列短促、爆炸性的共鸣音“rroh”。成对时,它们会在两个不同的音调上交替鸣叫,发出“rroh-rroh”声,无论栖息还是飞行中都会鸣叫。飞行时,也会发出双音节的“rroh-yaw”,其中第二音节带有吠叫声。
【繁殖习性】
全年均可繁殖,主要集中在1月至6月及9、11月。巢通常建造在天然洞穴中,入口呈狭长裂缝。每窝1至2枚卵,孵化期约37至46天。雄鸟会通过反刍提供食物给巢中的雌鸟和幼鸟。雌鸟在封闭巢期间换羽,雌鸟出巢时间在幼鸟孵化后39至51天,幼鸟离巢时间为78至80天。
【外型辨识】
马来犀鸟的雄性眼呈橙色或红色,而雌鸟眼睛为白色。雄鸟盔状突起基部黑色,顶端向上弯曲;雌鸟的盔状突起较小且无黑色,并且眼眶边缘的颜色相反。马来犀鸟的喙及盔呈白色和橙色,色彩鲜艳,尾部黑白相间,并带有黑色条纹。
【物种区别】
马来犀鸟亚种包括:
- 婆罗洲亚种:体型较小,盔状突起更短更宽且尖端上翘;
- 指名亚种:常见种;
- 爪哇亚种:尾部黑带较宽,盔状突起前端通常不向后卷曲。
【保护状况】
因栖息地丧失和狩猎压力,马来犀鸟数量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于2020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此外,它还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地理分布】
马来犀鸟分布于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马来西亚南部和泰国南部低地及山地的热带、亚热带雨林,海拔可达1400米。